电脑系统安装了6个小时,系统安装多久
1.带微信小程序的微信在电脑怎么下载
2.为什么我的电脑连续开5~6个小时,经常会自动断电再重新起动啊?这是什么原因啊?
原因一:第三方软件
电脑卡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安装了第三方软件,尤其是优化和杀毒类软件。
所以如果一定要装此类软件,一定要从正规渠道下载,安装的时候注意避免安装捆绑软件。
原因二:系统后台
系统或杀毒软件在后台自动下载更新时、杀毒软件在后台查杀病毒时,也可能会导致电脑卡顿。
1,系统更新
我们可以在方便时搜索Windows更新,选择手动检查更新、或者更改使用时段。
2,杀毒软件
以McAfee为例,我们可以在桌面右下角找到对应图标,检查更新并按提示更新后重启。
原因三:系统垃圾
系统缓存、操作记录、日志文件、软件残余,频繁使用却不清理垃圾可能会让电脑越用越卡。
1, 磁盘清理
右击磁盘盘符,依次选择属性常规磁盘清理,勾选需要清理的项目,点击清理系统文件,按提示完成并确定。
2,磁盘碎片整理
选中磁盘右击属性工具优化。优化完毕后点击更改设置,取消按计划运行。
注意:固态硬盘(SSD)因存储方式和擦写次数等原因,不需要进行碎片整理
3, 启用存储感知
Win10 1703以上版本支持的存储感知功能,能让系统通过删除不需要的文件(如临时或回收站内的文件等)来自动释放空间。
依次点击开始设置系统存储并打开“存储感知”。
原因四:不使用的功能
部分功能若不需要使用也可以选择关闭,减少有限资源的耗用。
1,关闭休眠
如果平时不使用休眠功能的话,可以关闭休眠功能,删除系统休眠文件。
①在搜索框输入命令提示符,在出现的搜索结果中选择以管理员模式运行;
②在打开的命令提示符窗口中输入命令:
powercfg -h off,然后回车就可以关闭系统休眠功能啦~
2,减少开机加载启动项
依次点击开始运行输入msconfig启动,去掉不必要的启动项。
带微信小程序的微信在电脑怎么下载
使用查找功能的定位,定位到空白行即可删除,下面简单给大家演示一下操作步骤。
电脑:MacBook Air
系统:macOS12
软件:WPS6.0.1
1、首先我们打开WPS的Excel表格,即可看到左边有很多空行,点击右上角的查找。
2、接着我们点击列表的定位。
3、这里选择空值,点击定位。
4、然后鼠标右键单击左边任意一个空白行。
5、选择删除,点击整行。
6、这样多余的空白行就删除完成了,如图所示。
为什么我的电脑连续开5~6个小时,经常会自动断电再重新起动啊?这是什么原因啊?
小程序功能是新版微信拥有的,只要在电脑下载最新版的微信就可以了。下面我就演示一下详细的操作步骤。
演示设备:联想拯救者刃7000K,软件版本:微信8.0.31
1、电脑桌面找到Microsoft?Edge并点击打开;
2、进入浏览器主页面后,在搜索栏输入微信,然后搜索;
3、搜索结果出来后,点击微信官网进入;
4、根据自己的电脑系统,选择下载的版本,如Windows系统就下Windows系统的微信;
5、进入新页面后,点击立即下载进入下一页面;
6、点击右上角的下载图标,就可以看到下载进度了;
7、下载完成后安装即可,安装完双击打开微信;
8、在登录页面,点击登录就可以了;
9、成功进入微信后,点击小程序面板图标就可以使用小程序功能了。
这样操作下来,就可以在电脑端使用小程序了,看完了的小伙伴快去试试吧?*?(ˊ?ˋ*)?*?
电脑自动重启原因小结- - 一、软件方面 1.病毒 “冲击波”病毒发作时还会提示系统将在60秒后自动启动。 木马程序从远程控制你计算机的一切活动,包括让你的计算机重新启动。 清除病毒,木马,或重装系统。 2.系统文件损坏 系统文件被破坏,如Win2K下的KERNEL32.DLL,Win98 FONTS目录下面的字体等系统运行时基本的文件被破坏,系统在启动时会因此无法完成初始化而强迫重新启动。 解决方法:覆盖安装或重新安装。 3.定时软件或计划任务软件起作用 如果你在“计划任务栏”里设置了重新启动或加载某些工作程序时,当定时时刻到来时,计算机也会再次启动。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打开“启动”项,检查里面有没有自己不熟悉的执行文件或其他定时工作程序,将其屏蔽后再开机检查。当然,我们也可以在“运行”里面直接输入“Msconfig”命令选择启动项。 二、硬件方面 1.机箱电源功率不足、直流输出不纯、动态反应迟钝。 用户或装机商往往不重视电源,采用价格便宜的电源,因此是引起系统自动重启的最大嫌疑之一。 ①电源输出功率不足,当运行大型的3D游戏等占用CPU资源较大的软件时,CPU需要大功率供电时,电源功率不够而超载引起电源保护,停止输出。电源停止输出后,负载减轻,此时电源再次启动。由于保护/恢复的时间很短,所以给我们的表现就是主机自动重启。 ②电源直流输出不纯,数字电路要求纯直流供电,当电源的直流输出中谐波含量过大,就会导致数字电路工作出错,表现是经常性的死机或重启。 ③CPU的工作负载是动态的,对电流的要求也是动态的,而且要求动态反应速度迅速。有些品质差的电源动态反应时间长,也会导致经常性的死机或重启。 ④更新设备(高端显卡/大硬盘/视频卡),增加设备(刻录机/硬盘)后,功率超出原配电源的额定输出功率,就会导致经常性的死机或重启。 解决方法:现换高质量大功率计算机电源。 2.内存热稳定性不良、芯片损坏或者设置错误 内存出现问题导致系统重启致系统重启的几率相对较大。 ①内存热稳定性不良,开机可以正常工作,当内存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就不能正常工作,导致死机或重启。 ②内存芯片轻微损坏时,开机可以通过自检(设置快速启动不全面检测内存),也可以进入正常的桌面进行正常操作,当运行一些I/O吞吐量大的软件(媒体播放、游戏、平面/3D绘图)时就会重启或死机。 解决办法:更换内存。 ③把内存的CAS值设置得太小也会导致内存不稳定,造成系统自动重启。一般最好采用BIOS的缺省设置,不要自己改动。 3.CPU的温度过高或者缓存损坏 ①CPU温度过高常常会引起保护性自动重启。温度过高的原因基本是由于机箱、CPU散热不良,CPU散热不良的原因有:散热器的材质导热率低,散热器与CPU接触面之间有异物(多为质保帖),风扇转速低,风扇和散热器积尘太多等等。还有P2/P3主板CPU下面的测温探头损坏或P4 CPU内部的测温电路损坏,主板上的BIOS有BUG在某一特殊条件下测温不准,CMOS中设置的CPU保护温度过低等等也会引起保护性重启。 ②CPU内部的一、二级缓存损坏是CPU常见的故障。损坏程度轻的,还是可以启动,可以进入正常的桌面进行正常操作,当运行一些I/O吞吐量大的软件(媒体播放、游戏、平面/3D绘图)时就会重启或死机。 解决办法:在CMOS中屏蔽二级缓存(L2)或一级缓存(L1),或更换CPU排除。 4.AGP显卡、PCI卡(网卡、猫)引起的自动重启 ①外接卡做工不标准或品质不良,引发AGP/PCI总线的RESET信号误动作导致系统重启。 ②还有显卡、网卡松动引起系统重启的事例。 5. 并口、串口、USB接口接入有故障或不兼容的外部设备时自动重启 ①外设有故障或不兼容,比如打印机的并口损坏,某一脚对地短路,USB设备损坏对地短路,针脚定义、信号电平不兼容等等。 ②热插拔外部设备时,抖动过大,引起信号或电源瞬间短路。 6.光驱内部电路或芯片损坏 光驱损坏,大部分表现是不能读盘/刻盘。也有因为内部电路或芯片损坏导致主机在工作过程中突然重启。光驱本身的设计不良,FireWare有Bug。也会在读取光盘时引起重启。 7.机箱前面板RESET开关问题 机箱前面板RESET键实际是一个常开开关,主板上的RESET信号是+5V电平信号,连接到RESET开关。当开关闭合的瞬间,+5V电平对地导通,信号电平降为0V,触发系统复位重启,RESET开关回到常开位置,此时RESET信号恢复到+5V电平。如果RESET键损坏,开关始终处于闭合位置,RESET信号一直是0V,系统就无法加电自检。当RESET开关弹性减弱,按钮按下去不易弹起时,就会出现开关稍有振动就易于闭合。从而导致系统复位重启。 解决办法:更换RESET开关。 还有机箱内的RESET开关引线短路,导致主机自动重启。 8. 主板故障 主板导致自动重启的事例很少见。一般是与RESET相关的电路有故障;插座、插槽有虚焊,接触不良;个别芯片、电容等元件损害。 三、其他原因 1.市电电压不稳 ①计算机的开关电源工作电压范围一般为170V-240V,当市电电压低于170V时,计算机就会自动重启或关机。 解决方法:加稳压器(不是UPS)或130-260V的宽幅开关电源。 ②电脑和空调、冰箱等大功耗电器共用一个插线板的话,在这些电器启动的时候,供给电脑的电压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往往就表现为系统重启。 解决办法就是把他们的供电线路分开。 2.强磁干扰 不要小看电磁干扰,许多时候我们的电脑死机和重启也是因为干扰造成的,这些干扰既有来自机箱内部CPU风扇、机箱风扇、显卡风扇、显卡、主板、硬盘的干扰,也有来自外部的动力线,变频空调甚至汽车等大型设备的干扰。如果我们主机的搞干扰性能差或屏蔽不良,就会出现主机意外重启或频繁死机的现象。 3、交流供电线路接错 有的用户把供电线的零线直接接地(不走电度表的零线),导致自动重启,原因是从地线引入干扰信号。 4.插排或电源插座的质量差,接触不良。 电源插座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簧片的弹性慢慢丧失,导致插头和簧片之间接触不良、电阻不断变化,电流随之起伏,系统自然会很不稳定,一旦电流达不到系统运行的最低要求,电脑就重启了。解决办法,购买质量过关的好插座。 5. 积尘太多导致主板RESET线路短路引起自动重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