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莉是什么电脑系统最好用-卡莉啥意思
1.求一部讲宇宙舰队的动画片
2.要成为一个企业家需要具备什么品质?
3.我买的是惠普的笔记本,可型号是CQ系列的我听同学说CQ系列的电脑是杂牌的。
4.康柏详细资料大全
5.方正现在怎么这么衰落啊?
求一部讲宇宙舰队的动画片
宇宙刑警
失落的宇宙
日文名 ロスト?ユニバース
监督 渡部高志
制作·发行 SOFTX
出品年份 1998
故事简介
在远古的时代,宇宙中存在着分别代表光明与黑暗的两个文明,正如光与影永远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文明也长年处于战争之中,代表黑暗的文明为了取得胜利,就制造了一种高科技的战舰,这种战舰拥有超强的作战能力及穿越时空的能力,而且,还拥有自己的思想。然而,这种战舰却会把驾驶者作为自己的食粮,以此来增强自己的力量。这种黑色的战舰就像魔鬼一样,会把敌人彻底毁灭,但同时也会吞噬驾驶员的生命。而在同一时间,为了对抗敌人的黑色战舰,代表光明的文明也创造了一艘白色战舰与黑色战舰抗衡。后来,两个文明都原因不明地消失了,而那些战舰却依然存在在宇宙的某个角落里,新时代的人为他们起了个名字——遗失之舰(LostShips)
故事发生的世界,是设定为Slayers中所称的“异世界”。故事重心围绕在“遗失之舰——飞天一号”上。而统治这个世界的魔王正是在中被消灭的异界魔王——黑暗之星。
由于将精神力变换为能量的“精神物理学”的发达,产生了超越光速技术的遥远未来。主人公凯恩在这个世界里解决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故,这种工作称之为“TROUBLE CONTRACTOR”(麻烦终结者,简称T.C)。
凯恩(kane)的伙伴是加娜(Canal),表面上是人类,实际上是飞天一号的主电脑的立体投射映像。性格很可怕的,凯恩(kane)因为惹她生气而被扔出宇宙船(在宇宙中啊……生命啊)作为报复。
另一个伙伴是想成为“宇宙第一”的米丽(米Mill),原来米丽(mill)是个侦探,因为凯恩(kane)的关系被解雇,也成为了T.C。米丽(mill)的枪法和料理都非常好……就是料理的时候厨房会遭殃……
[编辑本段]角色介绍
姓名:凯恩
声优:保志总一朗(日本)
性别:男
年龄:20
生日:5月30日(跟保志的生日同一天)
身高:172.2cm [小说Vol.1身高是172cm,Vol.5是180cm]
体重:65kg
身份:白色战舰——飞天一号的继承者,主角
职业:Trouble Shooter(麻烦终结者)
专长:剑技
所用武器:护身带(其实就是光剑)
特殊能力:操纵宇宙船的B资格
业余爱好:收集披风,篮球,所有二十世纪的事物,包括**、动画等...(Canal 在 Sword Breaker 的造形也是为了逗小时候的 凯恩 开心而形成的。);刀刀剑剑(在小说版中,他最爱用的 Psy·Blade 也是他的收藏品之一)。
特别喜欢的食物:意大利腊肠
最敬爱的人:奶奶(爱丽丝)
最讨厌的事情:别人说他像女孩子或说他的披风不好看(什么跟什么嘛!不过有一集是要他男扮女装的,他扮女孩子那个样子真是……)
其他介绍:这套动画的主人公(有点悲惨的男主角)。从奶奶(爱丽丝)那里获得了传说中的遗失之舰——飞天一号,是一名专门替人解决麻烦的“TROUBLE CONTRACTOR(麻烦终结者)”。可自由的使用需要拥有强大精神力才能使用的光明之剑,常把奶奶(爱丽丝)的话挂在嘴边,拥有过人的听力和对危险的察觉能力,身手不凡,为对抗黑暗之星而努力奋斗的热血青年。
非常喜爱穿黑色披风,有一柜子的披风(汗),而且还很讨厌被人批评他披风落伍之类的话,很讨厌被人误认为是女的。(生气的话会被揍一顿)。性情有点暴躁,想为去的奶奶(爱丽丝)复仇(这也是他喜欢披风的原因)差不多可以算是保志先生的成名之作了;(之前默默无闻?)保志先生的网站上还有作画监督宫田奈保美送的凯恩的CG!
第一集 刀光剑影
宇宙刑警开恩前往一个人造行星去捣毁大盗达莱斯为他偷来的物品举行的拍卖大会。在这里,他遇到了美丽的、梦想成为宇宙第一侦探的米丽。米粒也是为了同一个目的来到这里,可是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达莱斯的打手杰南抓住。凯恩奋不顾身,冲进敌阵,救出米丽,同时也彻底粉碎了达莱斯帮派。
第二集 女神飞翔
一艘正在实验中的飞船失去控制,通过空间驱动器进入超空间,随时可能与宇宙船坞相撞。凯恩接受了寻找并控制它的任务,并驾驶飞天一号进入了超空间,被侦探社辞退的米丽也一起来到凯恩的飞船上。三个人互相配合,在千钧一发之际,优异的完成了任务,避免了一场宇宙惨剧的发生。
第三集 诱捕海盗
雷罗来求凯恩帮忙护送一位证人出庭,报酬为伍千元。凯恩自知并非这样简单,并未答应,而米丽此时却已签了合同。米丽带着证人受到海盗们的劫杀。关键时刻,凯恩出手相救。而此刻证人早已经出庭了。原来,证人是由加娜假扮的。这一切在米丽签下了合同后,凯恩就早已与雷罗商量好了对策。
第四集 打败野蟹
米丽要到一颗行星上参加捕捉野蟹大赛,凯恩和加娜被她说服,一同前往。在这颗行星上,一名叫卡莉的女子受雇于人来追杀凯恩。这名女子非常厉害,令凯恩近身不得,米丽射出的子弹也被她挡住。经过仔细的观察和紧张的分析,凯恩终于发现了她的破绽,将她打败。
第五集 光焰轰鸣
凯恩等人受人之托,到一个行星上执行任务。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行星的警卫系统关闭检修时担任警戒。可是,红莲翁却想趁此机会击毁飞天一号。他趁凯恩等人进入行星内部时,把他们困在里面,又放下这颗行星的人造卫星,企图砸坏飞天一号。危急关头,凯恩三人同心协力,冲破困住飞天一号的屏蔽,并把这颗人造卫星打碎。
第六集 护士学校
在一艘宇宙飞船上开办的护士学校就要举行毕业演习了,可是学校的两个班级却为了争夺第一而互设圈套。丝苔拉老师请来凯恩保护各位同学,并且为了公正,请他担任毕业演习的裁判员。在演习中,出现了意外事故,两个班的同学在凯恩的教育下不计前嫌,通过合作,不仅使演习圆满成功,也是在护士学校学到的本领真正得到了锻炼
第七集 拜见棋士
拉森拜托凯恩等人帮他寻找突然失踪的波比。凯恩和米丽一组和加娜展开比赛,看哪一组能先找到波比。加娜找到了已逝的波比的家,看到了他的日记,原来作为考古学家的波比发现了失踪飞船的秘密。虽然波比逃到了最边远的城镇,但始终都没有摆脱敌人的追杀。波比的遗物是一张光盘,通过这张盘,拉森又可以和波比下棋了。
第八集 麻烦的妮娜
雷罗委托会特雷滨语的妮娜指挥凯恩和米丽护送布朗克大臣回国。但是他们却在途中遇到了麻烦。一伙恐怖分子胁迫布朗克大臣宣布鸡冠要比角更神圣。原来,这还是一场信仰战争,各地的风俗都有所不同。可凯恩他们最终还是平息了,可飞天一号的电脑系统却被毁坏了。
第九集 卫生间风暴
加娜的飞船上只设有一个卫生间,这令米丽十分不满,因为她不得不同凯恩争夺先用权。这时,求救信号把他们引入了一艘古董飞船,在船内他们发现了未知的矿石,米丽把她命名为米丽矿石,未料此矿石竟为银河系前文明的遗产。
第十集 决定流浪
凯恩一副帅气的打扮令劳布等人十分羡慕,然而即将开始的球场上的决斗却令孩子们心急如焚。他们终于决定拜凯恩为师,讨教球技。可是,凯恩还有更重大的任务,他要阻止武器商人的卑劣交易。相信肩负双重任务的他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第十一集 杰斯之
凯恩在酒店喝酒偶遇同为拉肯德公司保护货船的老友杰斯,二人打赌交换了各自所保护的货船,并约定谁后完成任务回到酒店,就要请客喝酒。不幸的是,杰斯遭到了巨大海盗船的攻击,再也没有回来。凯恩的飞天一号有惊无险,度过了难关。
第十二集 报仇雪恨
玛丽娜指责凯恩是凶手拉肯德的朋友,这令凯恩十分不解。然而当一切真相大白时,凯恩决定全力帮助玛丽娜,为阿松报仇雪恨。就在阿鲁塞丝自以为要成为银河系最强大的海盗时,玛丽娜将写有此案证据的磁盘交给了雷罗,从此彻底捣毁了他们的阴谋。
第十三集 追忆
凯恩特意买了好酒,回家去祭拜奶奶--艾丽丝。在奶奶的坟前,凯恩动情的回忆起了过去的事。和凯恩一起回来的米丽遇到了为艾丽丝看守坟墓的奇卢,奇卢曾经和宇宙警察对抗了二十年,自从遇到艾丽丝,他的不败战绩才被打破。作为艾丽丝的遗孤, 凯恩注定要和敌人继续战斗下去。
第十四集 恐惧之源
凯恩偶遇老友阿特拉斯。阿特拉斯心中总是忘不掉三年前使自己受伤的那座废弃的工厂,因为那里是他的恐惧之源。那座工厂的作用是用以排放海洋中过剩的锂元素,而此时工厂正处于沉入大海的危急时刻。凯恩与阿特斯拉冒着生命的危险,最终成功将工厂升入空中。
第十五集 噩梦再现
红莲翁发明了物质转换装置,这种装置是应用相转移航法把人的精神力量转换到自己所想的座标。如果成功运作,将引发一场运输业的革命,事情变得更加复杂。让大家吃惊的是,银河第一大企业竟然是黑暗的犯罪组织。面对强大的对手,凯恩等人并不示弱。
第十六集 固执的米丽
由于米丽的一向固执任性,凯恩终于决定要米丽离开飞天一号。回到故乡的米丽发现自己的家由于滞纳房租,家具已经全被搬走,自己除了回飞天一号也无处可去了。另一方面,吃惯了米丽所做的美食的凯恩其实也感到很后悔。固执的米丽终于决定重返飞天一号,而凯恩也再次欣然接纳了她。
第十七集 遗失的飞船
传说中所向无敌的遗失的飞船竟然变成了事实,一时间大家都很难以接受。雷罗不知抱着何种目的竟控制了飞船,他伙同具有生命的飞船击毁了宇宙保卫者的一整队战舰,并与飞天一号遭遇。而这一恶果却被误认为是飞天一号所为。
第十八集 流浪之旅
飞天一号及乘员被认为犯了"一级叛逆罪"而通缉。凯恩他们为补充装备和食品只好伪装前往卫星港,但是最终还是暴露了,只好再次逃往宇宙深处。在那里,他们避开了宇宙保卫者的追击,但却又不幸遇到了遗失的飞船。
第十九集 黑暗的邀请
飞天一号在宇宙空间遇到另一艘遗失的船,他们趁凯恩用大炮对他们袭击的时候,用心灵感应抢走了凯恩的灵魂。飞天一号的屏蔽因此失效,被打的遍体鳞伤。关键时刻,加娜挺身而出,把凯恩抢了回来,并用飞天一号上的附加设备把飞船带入超空间,躲过敌人的攻击。
第二十集 心愿
耐特麦阿的袭击仍在继续,宇宙部队总部系统甚至也落到了他们手中,黑暗星球的势力不断扩张。然而,此刻凯恩的飞天一号已经陷入能量不足期,但最终总算甩掉了遗失之船的追击。米丽偶遇妮娜,为找到雷罗警官,二人驾驶着迷你巡逻艇整装而发。
第二十一集 燃烧的冰原
斯塔盖扎发现了飞天一号的航迹,准备只要确定位置,就立刻击沉它。黑暗者口出狂言,说人类委身于黑暗世界只是时间的问题。凯恩与他针锋相对,誓也要保卫自己的星球。米丽和妮娜仍在追寻的途中,她们似乎刚刚找到了一点线索。
第二十二集 命运之争
黑暗者受斯塔盖扎之命除掉飞天一号。凯恩也决意同黑暗星球拼一战。雷罗终于明白遗失飞船是罪恶之源,他无法答应任别人蹂躏自己的星球。加娜为凯恩的决定感到悲伤,因为她和米丽一样不愿失去凯恩。雷罗醒后,不顾自己的伤身病体,决定助凯恩一臂之力。
第二十三集 阿修罗来了
为了对付凯恩,撒播黑暗者将拉古多梅扎奇斯给了卡莉。为了找到凯恩和他的飞船,卡莉不择手段地以破坏星球为诱饵,凯恩不能眼见更多的星球惨遭不幸。卡莉的重力炮被摧毁了,意识到以自己的力量无法打败凯恩的卡莉接受了拉古德的意志。
第二十四集 少女归来
没有进行同化的遗失的飞船打败了耐扎特,并正在和拉古德·麦扎奇斯交战,这是因为憎恶时他生成了一种连都不恐惧的力量。为了打赢拉古德·麦扎奇斯,凯恩选择了牺牲自己的办法,还好及时赶到的米丽和妮娜阻止了凯恩,战斗还在继续。
第二十五集 圣魔激战
撒播黑暗者向斯塔盖扎下了毒手,因为斯塔盖扎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凯恩决定去断绝阻挡层的能量供给,而撒播黑暗者正期待着凯恩的到来,因为凯恩是发动黑暗之星的最后的钥匙。加娜说米丽以前和耐特麦阿统帅同名,这其中的秘密米丽也不清楚。
第二十六集 光剑闪耀
加娜在没有主人指挥的情况下摧毁了戈鲁诺维。被撒播黑暗者操纵的米丽最终没有打中凯恩的要害,凯恩告诉米丽自己不会产生憎恶之情,而要为自己珍爱的人而战。凯恩用自己独创的剑法打败了撒播黑暗者。加娜要跟大家永别了,凯恩承诺一定要让她复原。凯恩答应米丽消灭了黑暗之星以后回来找她。
主题音乐
专辑名称 ロスト☆ユニバース / the BEST of LOST UNIVERSE〔from TV〕
专辑地址 专辑歌曲列表
again(PAROME Version)-副田研二
OP-infinity-林原めぐみ
YOU’RE MINE(Starting Over Mix)-铃木真仁
虹を见つけろ(Hard Rain Mix)-绿川光
EXTRICATION(P.G.F.Perfumix)-林原めぐみ
Be Myself!(Starry Night Mix)-柊美冬
again(One More Mix)-保志総一朗
infinity(Red Zone Mix)-林原めぐみ
Go to HEAVEN(Great Desire Mix)-根谷美智子
UN-LIMITED-柊美冬,铃木真仁
ED-EXTRICATION-林原めぐみ
Shining On(Heavy Fighting Mix)-保志総一朗
TEARS IN HEAVEN-保志総一朗
ETERNITY(E-49)-手冢理
ときを越えて-林原めぐみ
宇吧资料整理
TV版人物截图
TV版遗失飞船截图
漫画资料整理
1.宇宙刑警意大利文版漫画下载
2.宇宙刑警英文版漫画1~4卷贴图
3.宇宙刑警意大利文版漫画5~6卷贴图
4.宇宙刑警中文版漫画下载
5.宇宙刑警中文版漫画贴图
其他LU贴图帖
一起建一个宇宙刑警图库
PS:另外还有许多吧友创作的同人图,P图,LU闪图,以及一些罕见的LU周边图,在此不一一列举了,请自行详细查阅宇吧各精品贴。
宇吧音乐资料整理
宇宙刑警片头/片尾/八音盒音乐下载(长期有效)
TV版背景音乐+角色歌
有关八音盒
音乐歌词
编辑本段]宇吧视频资料整理
TV版动画下载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要成为一个企业家需要具备什么品质?
我觉得好\x0d\\x0d\ 的企业家应具备以下七种素质。\x0d\\x0d\ 第一,为人正直,不以权谋私,不拉帮结派,要诚实。对这一点,国内外企业的观点是一致的。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在讲话中就非常强调,选择人才首先要考虑“德?。惠普的女总裁卡莉讲,***最重要的品质是诚实,这是外国公司的观点。我始终牢记我们的老革命家宋任穷同志在选拔干部时的三条:“德才兼备,委以重任;有德无才,难挑重担;有才无德,以济其奸。?有才无德的人是最危险的。宋任穷同志选拔人才的三句话我至今牢记于心。方正十多年的经历使我深切体会到,企业家的素质里,为人正派是极端重要的。\x0d\\x0d\ 第二个素质是远见卓识,对当前和未来的市场有一种敏锐的洞察力,这是企业家的重要素质。苹果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起家后三年之内就进入了世界500强,我想这是空前绝后的。当时靠的是最早的个人电脑,比IBM的PC还早,叫苹果II号。它的设计师是技术专家叫史蒂夫·渥兹尼克,他机器设\x0d\\x0d\ 计得非常好,但缺乏远见卓识,认为所设计的电脑一年只能销售几百套。当时的企业家、苹果公司的另一位创始人叫史蒂夫·乔布斯,20岁出头创业,后来被里根总统称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他的看法就完全不一样,认为苹果电脑将带来一个巨大产业,一年可销售几十万台。事实果然如其所料,个人电脑成为一个大产业,苹果公司三年内进入了世界500强。比尔·盖茨当年就预见到,将来每个人的桌上都会有一台个人电脑,而操作系统是微软的产品。所以,对未来市场的敏锐洞察力是企业家极端重要的素质。\x0d\\x0d\ 第三个素质是要熟悉财务,懂得资本运作。\x0d\\x0d\ 第四要有冒险精神。美国《数字化生存》一书的作者、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创始人、有名的预言家尼葛洛庞蒂,在被问到“企业家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时,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冒险精神。?当然冒险不是胡来,而是慎重考虑后的决策。比如说,惠普和康柏的\x0d\\x0d\ 合并,两家公司都有几百亿美元的价值,现任总裁卡莉预见到合并后的好处,所以大刀阔斧地改革,结果非常顺利,合并后惠普成为新的巨头。\x0d\\x0d\ 第五,有强的管理能力和现代化的管理经验。我非常赞成企业家实践几年后去读MBA,刚毕业去念MBA没有多大意思,有了实践经验后再去念,会有很大提高。\x0d\\x0d\ 第六,有强的沟通能力。CISCO的总裁钱伯斯曾讲过,企业家要领导好一个企业,最根本的一点是要做一个大家喜闻乐见、受人欢迎的人,所以强的沟通能力是企业家的重要素质。\x0d\\x0d\ 第七,技术性公司的企业家应该重视技术,因为一项好的技术往往会带来新的市场。当年激光照排研制成功后,有人讲,中国捡铅字最便宜,很难推广,结果由于这项新技术带来的巨大效益,一下子得以推广应用。彩色出版系统也是如此,1992年前我国很少有彩色报纸,我们用新技术,使彩报出版的过程从过去的两小时缩短到两分钟。大\x0d\\x0d\ 家看现在到处是彩色报纸。所以好的技术能创造一个新市场。企业家并不一定要很懂技术,我刚才讲郭士纳并非电脑专家,但他非常重视技术,每年有两个月时间跟IBM的技术精英泡在一起,听取他们的意见。SUN公司的总裁、创始人麦克米勒是管理专家,手下一名雇员发明了现在非常著名的JAVA语言,但最初这位雇员由于想法得不到发展,向米勒提出辞职。米勒听完后完全听从了这位雇员的意见,给他创造了最好的条件,结果后来JAVA成为世界标准,SUN公司也因此奇迹般起回生。还有一段SONY公司佳话,SONY的总裁盛田在经济情况不景气的形势下,居然可以用7年时间支持技术专家井深大搞彩色显像管。当时大家看不到前途,不知能不能成功,而盛田下决心支持,使得彩色显像管研制成功,SONY得以大大发展。所以,为什么说企业家是主宰企业的核心,因为好的企业家能够吸引一大批优秀科技人员。比如微软公司,聚集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人才,其中一些人得过计算机领域的最高奖。\x0d\\x0d\ 企业自然要把赢利作为首要目标,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正如许多优秀企业家所说的那样,不要把赢利作为惟一的目标,还需要考虑社会的利益,要把企业的利益跟国家和社会利益结合在一起。我非常希望中国的企业能把拥有自主技术的产品打到发达国家的市场去,我也非常期望中国能够出现一批跨国公司的大企业家。这两个目标实现了,就意味着中国的经济真正地走向世界,走到了先进行列。\x0d\\x0d\ 我相信,中国企业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家 。
我买的是惠普的笔记本,可型号是CQ系列的我听同学说CQ系列的电脑是杂牌的。
康柏被惠普收购
9月4日,在惠普公司与康柏公司共同发表的声明中宣布了一个确定的合并协议,一个年营业额为870亿美元的高新技术企业由此诞生。全新的惠普将向商业与消费类用户提供业界最为完善的IT产品与服务,并承诺用开放系统与架构来服务用户。合并后的公司将在服务器、接入设施、图像与打印方面拥有全球最大的营业额,同时在IT服务、存储以及管理软件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三年前康柏吃掉DEC,今天惠普吃掉了康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今天看来康柏收购DEC基本上属于一个失败。而收购康柏,对惠普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惠普会不会重蹈康柏收购DEC的覆辙,合并会不会成功?从康柏收购DEC的经验中,会对今日的惠普有所启示。
DEC、惠普、IBM,这些都是近百年的老店,而康柏才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就成了今天这样的规模,等于是奇迹了。三年前康柏雄心勃勃,收购DEC后,康伯和惠普的营业额几乎旗鼓相当,急于赶到前面去。实践证明事与愿违,三年来康柏的业务与原来的预期增长相差得太远了。当年康柏与DEC合并时,其销售额为390亿美元,惠普是395亿美元。到现在,康柏前四个季度销售额是404亿美元,而惠普则达到了470亿美元。
康柏收购DEC失败,最主要的教训,第一是文化方面的冲突,至少双方没有足够的准备;另外一方面,销售渠道充满冲突,康柏对销售的整合是不成功的,没有一定的章法,双方在销售模式、目标的销售渠道和目标的定位上都没有很好的整合。
比较聪明的整合是尊重彼此的不同,不同的方式别往一块捏,捏一块就会出现问题,应该在某一种层次上、某些技术方面去沟通,而不要把整个组织机构都打乱。
DEC原本是一个技术非常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是适应于技术非常优秀的年代的文化,所以其基本的第一位的概念是高科技投入,曾有一度其研发投入占收入的13个百分点,非常高,在技术方面,到今天为止DEC仍然是先进的。DEC的经营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酒好不怕巷子深,很少讲经营,总是讲技术,一宣传就讲技术,以为技术好了就一切都好了。
而康柏是以其经营方面的表现而著称,最著名的说法是其资金最高时一年可以周转14次。但是康柏的科技投入、研发投入非常低,大概是少于3个百分点。康柏原来是做PC的,所以康柏那个时候膨胀得很厉害。成了PC老大了,就想到收购DEC,想把经营的高手康柏和技术的高手DEC结合起来。
可是真正结合时,才发现很难,问题很大,两个公司文化差异太大。DEC有40年以上的历史,总部在波士顿,是出科技精英的地方,有点科技贵族的味道。康柏总部在德克萨斯的“霍斯特”,不是在太繁华的地方,而且历史只有短短的10来年,深厚的文化根基是没有的。康柏收购DEC以后,由于文化的不相融,原来DEC的人就觉得技术不会再受到重视了,于是人才大量地走掉,失去了掌握技术的人才,大批的人到了微软和Intel等技术公司。
康柏收购DEC以后,在销售前线也不容易融合,康柏是卖PC机的,讲究渠道、分层,主渠道、一级代理、分销商,一笔买卖做成300台、500台都是少的,预期就是这个月几万台,那个月几万台。他们主要追求的是资金周转,其整个的分销渠道里面没有多少技术层次,更多的是服务维修。而DEC的代理都是行业,大客户,一年可能也就卖三、五台机器,然而这个机器价值都特别大,每台都几百万元,他们做的主要是小型机或者是叫服务器,不是把机器搬到人家那儿就完了,他们还给人家提供应用,提供解决方案。DEC和康柏的代理,是两种不同的模式,DEC的代理看不上康柏的代理,康柏的代理看不上DEC的代理,代理商的前线比较混乱。结果,在康柏收购了DEC的三年中,销售队伍、销售渠道折腾来折腾去,整个销售渠道的消化、吸收很困难。
今天的惠普吃掉康柏和当年的康柏吃掉DEC,不完全相同。当年的康柏吃掉DEC,感觉是相当好,有钱,目的就是扩张,那时候没有考虑现在人们特别关注的市场环境好不好,要一起齐心协力抵御一下风浪的问题,那个时候康柏是单向的,就是要收购DEC,DEC踏踏实实地被收购了就完事了。今天康柏被惠普收购是有大环境的问题,除了争市场的位置以外,还有相当的一些被动的成分,因为如果康柏不被收购的话,也许会糟糕得一塌糊涂。
惠普和康柏,双方好多地方互补性很强。乍一看,高端服务器、PC服务器、PC,双方都有,其实这里面高端服务器还有不同的档次,PC服务器也有不同档次,PC工作站也是一样,所以整个来看,双方产品线互补的部分还是挺多的,所以合并之后新惠普的产品线会非常整齐,当然肯定也有重合的部分,但是层次、档次等等还是不一样的,所以惠普与康柏合并,互补要比重复的部分多。
惠普整体思路是很清楚的,从一二十年前开始,它就是打印机、PC、高端服务器全部都有,系统部负责高端产品,PC部门就负责PC,打印机部门就负责打印机。当时很多人都说惠普的仪器仪表和计算机都挺好,而且可以互补,东方不亮西方亮,为什么把它分开?其实惠普很清楚,PC、打印机属于低端产品,惠普一直都相对保持高端产品经营的独立性。去年,惠普做了一些尝试,让一些可以共享的资源部分共享起来。所以收进康柏之后,惠普的产品线看起来会非常地整齐,互补的部分比重复的部分要多,而惠普又有非常多的将不同产品在一块运作的经验。
惠普到今年已是个有62年历史的公司了,它是第一个在硅谷创建的高科技企业,可谓硅谷的发祥地,技术底蕴非常雄厚。惠普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惠普走到现在,在技术、经营和对整个市场的把握方面都相当成熟了。所以,惠普和康柏合并后,惠普应该是有能力把新惠普管理好的。从惠普的整体来看,在很多方面,有可能避免康柏以前出现的错误。再加上其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卡莉女士对收购和往外分都有相当的经验,她是敢做敢为的,她就是要往前冲,抢占市场、占领地位,把惠普的地位再提高。
惠普收购康柏,还可能获得康柏服务方面的份额和比例。卡莉女士认为惠普比IBM弱的地方,就在于服务方面。IBM在过去的20年来,特别是从郭施纳掌控IBM以后,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扩展服务。而原来DEC有自己很强的一套服务咨询体系,在技术高端的咨询这方面康柏今天仍然保持那一套咨询的技术服务。
康柏详细资料大全
康柏电脑,是由三位来自德州仪器公司的高级经理罗德·肯尼恩(Rod Canion),吉米·哈里斯(Jim Harris)和比尔·默顿(Bill Murto)于1982年2月分别投资1000美元共同创建的。2002年康柏公司被惠普公司收购。
康柏电脑最初的产品是IBM的第一个版本的兼具便携性与兼容性的个人电脑。1983年3月,它的售价是3590美元。这个大家伙应该算得上是当今笔记本电脑的始祖了。尽管它不是世界上生产出的第一种便携型电脑,但它却是IBM生产的第一种便携型电脑,第一种获IBM承认的与之兼容的个人电脑,它也因此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康柏电脑第一年就卖出了53000台,创造了公司在美国商业领域头三年的销售收入记录。它是个具有9英寸黑白萤幕,两个5 1/4英寸软碟,重达20kg的大家伙。
IBM在PC机中的部件大部分不是由自己直接来进行生产可能是使得康柏有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因为微软始终未将其作业系统的许可转让给任何的电脑制造商。唯一需要拷贝的是BIOS,不过康柏花费100万美元买下了这个专利,可以对反编译(如译文有误,欢迎纠正)。使得它很快成为了该行业其它公司的行业领导者。
康柏奠定其在其所在行业内的重要位置是在1987年,在这一年,他们推出了第一台采用由英特尔公司设计的新一代——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处理器——80386PC机。
基本介绍 公司名称 :康柏公司 外文名称 :Compaq 总部地点 :美国德克萨斯州 成立时间 :1982年2月 经营范围 :科技公司 公司类型 :跨国集团 主要历程,增长权利,启动增长,地域扩展,产业巩固,公司年表,大事记,80年代,收购事件, 主要历程 增长权利 法伊弗上任后立即着手改善公司的成本结构,他将员工减少14%,每个单元的管理费砍掉63%,并且削减了经销商的利润。这些大刀阔斧的措施使公司重新获得了从前的利润率。法伊弗发誓,康柏电脑公司1996年将成为全球领先的个人电脑公司。他在1994年就提前实现了目标。 康柏电脑以前标志(2001年前) 启动增长 为了使康柏公司恢复从前的增长率,法伊弗实行了几项创举。康柏进入新市场,并加快新产品开发。1992年康柏为了同复制品竞争,个人电脑最低下降10%~35%。1991~1996年,康柏推出了一些新产品,如档案与列印伺服器,低价商用PC机、套用伺服器、中程伺服器、NT职业工作站和超级伺服器。与此同时,公司对制造部门和销售系统进行了大规模调整,降低了单位成本。 地域扩展 在赢得新客户的同时,康柏公司积极扩展业务范围,先从西欧开始,后来发展到日本、拉美、东欧和亚太地区。 产业巩固 1997年,康柏完成了对一家高终端伺服器制造商天腾(TANDEM)公司的收购。1998年6月,它又收购了数字设备公司,这使康柏公司在微型电脑和电脑伺服器市场的地位更加巩固。 公司年表 1982年 康柏公司成立。 1984年 收入达1.112亿,创美国商业纪录。 1985年 年收入达3.29亿,创行业纪录。股票在美国纽约证券所上市。 1986年 收入达5.039亿,创美国商业纪录。个人电脑销售达到500000台,进入全球财富500强。 1987年 第一百万台个人电脑售出。 1988年 销售收入报告销售额达到12亿。 1989年 推出康柏笔记本。推出第一台伺服器server。 1992年 推出第一台印表机。 1993年 把PC Division分成Desk和Notebook PC两个部门。停止印表机业务。 1995年 取得全球范围内第一大PC市场份额。 1997年 建立大中华区。 1998年 Forbes杂志命名康柏为1997年度公司。推出基于Windows NT伺服器的远程存取伺服器April 2001年 宣布惠普康柏合并。 1998年年初,美国电脑业出现两位天王巨星,一位是格罗夫先生,他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风云人物”;另一位则是康柏公司执行长普飞伊珐。美国权威经济杂志《福布斯》经过认真评选,确定“康柏”公司为全美年度最佳公司。评选结果一经问世,爱克哈德·普飞伊珐(Eckhard Pfeiffer)顿时声名大噪,跻身电脑界巨擘之林。 大事记 普飞伊珐于1991年开始执掌康柏,呕心沥血,卧薪尝胆,历经七年磨炼,终成正果,率领康柏公司打进国际信息业10强之中。据统计,1997年康柏公司的收入高达250亿美元,年增长速度为24%,位居世界前列。 由于《福布斯》将康柏公司评为年度最佳公司,普飞伊珐理所当然地成为全美最佳首席执行长。普飞伊珐先生绝非偏执狂,他是一位冷静的管理人才,作为普鲁士人,他依靠理智、科学和实干,将康柏公司带上一条康庄大道。当他风头正劲之时,如果沿着他的经营轨迹稍加留意的话,就不难发现,康柏公司已不再是昔日的廉价电脑装配厂家了,一个崭新的经营模式业已出现。历来保持低调的普飞伊珐已不再需要隐瞒自己的战略意图了,康柏已经羽翼丰满,作为一家年收入250亿美元的国际超级公司,不屑仰承别人鼻息,跟在他人背后,亦步亦趋,惟强者马首是瞻。康柏已是国际信息产业中一棵参天大树,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向全世界宣布,康柏将在2000年达到年收入500亿美元,并将在大型计算机领域展开搏杀。此次康柏矛头所指,不是别个,却是世界电脑帝国——IBM公司! 原先人们一直以为,当今世界上,能够向IBM发出挑战的,舍微软与英特尔其谁?但是,现在人们方才恍然大悟,从不显山露水的康柏才是后起之秀,力图逐鹿中原,取而代之。 确实,比尔·盖茨和格罗夫的个人魅力使人难忘,在这个崇拜英雄的时代里,媒介铺天盖地的宣传往往使人们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微软强则强矣,终不过是一家软体公司;虽说软体是魂,但是,没有硬体系统支撑,魂将焉附?英特尔公司作为晶片帝国,实力雄厚,对此无人否认,但是,仅仅依靠晶片,何以进行战略决战?英特尔公司最近已经进行了战略调整,挥师进军网路产品市场,但是,要取得一定的战略控制权,恐怕还得假以时日。时势造英雄,在这种情况下,康柏公司一跃而起,脱颖而出,不再独善其身,而是兼济天下。康柏不甘当老二,对老三、老四的地位更是嗤之以鼻,去年兼并Tandem公司,进军大型主机市场,其问鼎之心,遂已大白天下。 电脑业历来是一场跳背游戏,今天你跳过我,明天我跳过你。这是IBM公司第二代***小沃森的警句。这一次康柏公司开始向IBM王位发出挑战,有道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康柏此次有备而来,精兵强将,自不消说,阵法分明,进退有序,摆开一副全面决战的阵势。看来,IBM不得不展开一场卫冕大战了。战端一开,电脑业从此不得安宁。谁是最后的赢家?人们正拭目以待。 80年代 微软公司比尔·盖茨先生在其名著《未来之路》一书中,在回顾国际计算机发展历史时,曾经谈到康柏公司的起家过程。他说:“有三位工程师,看准了IBM进军个人计算机市场带来的机会,辞去了德州仪器公司的工作,组建了一家新公司——康柏计算机公司。他们生产的硬体,采用与IBM个人计算机相同的附属档案卡,并获许使用MS—DOS,这样他们的计算机就可以与IBM个人计算机运行同样的套用软体。他们生产的计算机与IBM个人计算机功能完全相同,却更便于携带。” 当年,随着IBM286电脑上市,许多电脑公司也推出了IBM兼容电脑,其中康柏286电脑由于图形能力更强,外观设计精巧,很快受到市场瞩目。康柏立即成为美国商界一个成功典范,开业第一年销售额高达1亿多美元。 后来,IBM公司推迟发售装有英特尔386晶片的个人计算机,以保护自己低端大型计算机销售市场。IBM希望采用自己的微处理器,套用CMOS技术开发自己的286产品,同时发展IBM专有16位元作业系统OS/2,以使用在286电脑中。 当时大型电脑均采用32位元架构,因此,IBM认定32位元是大型电脑领域,如果发展386电脑,则会影响大型电脑市场,因此他们试图以16位元个人电脑作为连线大型电脑的基本终端权,拒绝采用386晶片。 IBM这一次却错误估计了市场形势。天下者,乃天下人之天下,已非IBM独家所能控制。IBM拒绝生产386,其他几家电脑公司却跃跃欲试,乘虚而入。一马当先的就是康柏公司。康柏历来强调要生产百分之百与IBM相容、却比IBM微机产品更好的个人电脑,一直和英特尔保持联系,对386深具信心。在英特尔开发晶片的同时,康柏公司已开始着手设计386电脑,并于1986年9月率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386桌上型电脑,顿时声望陡增,大获全胜。 但是,骄兵往往容易失败。康柏电脑的市场口号是:比IBM电脑更为精巧,更为廉价;可到后来愈卖愈贵,制造成本日益高昂,江河日下,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收购事件 康柏被惠普收购 2001年9月4日,在惠普公司与康柏公司共同发表的声明中宣布了一个确定的合并协定,一个年营业额为870亿美元的高新技术企业由此诞生。美国时间2002年5月1日,美国惠普(Hewlett-Packard)发表了与美国康柏合并案的股东投票正式结果:合并案正式通过。全新的惠普将向商业与消费类用户提供业界最为完善的IT产品与服务,并承诺用开放系统与架构来服务用户。合并后的公司将在伺服器、接入设施、图像与列印方面拥有全球最大的营业额,同时在IT服务、存储以及管理软体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八年前康柏吃掉DEC,今天惠普吃掉了康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今天看来康柏收购DEC基本上属于一个失败。而收购康柏,对惠普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惠普会不会重蹈康柏收购DEC的覆辙,合并会不会成功?从康柏收购DEC的经验中,会对今日的惠普有所启示。 DEC、惠普、IBM,这些都是近百年的老店,而康柏才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就成了今天这样的规模,等于是奇迹了。八年前康柏雄心勃勃,收购DEC后,康柏和惠普的营业额几乎旗鼓相当,急于赶到前面去。实践证明事与愿违,三年来康柏的业务与原来的预期增长相差得太远了。当年康柏与DEC合并时,其销售额为390亿美元,惠普是395亿美元。到现在,康柏前四个季度销售额是404亿美元,而惠普则达到了470亿美元。 康柏收购DEC失败,最主要的教训,第一是文化方面的冲突,至少双方没有足够的准备;另外一方面,销售渠道充满冲突,康柏对销售的整合是不成功的,没有一定的章法,双方在销售模式、目标的销售渠道和目标的定位上都没有很好的整合。 比较聪明的整合是尊重彼此的不同,不同的方式别往一块捏,捏一块就会出现问题,应该在某一种层次上、某些技术方面去沟通,而不要把整个组织机构都打乱。 DEC原本是一个技术非常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是适应于技术非常优秀的年代的文化,所以其基本的第一位的概念是高科技投入,曾有一度其研发投入占收入的13个百分点,非常高,在技术方面,到今天为止DEC仍然是先进的。DEC的经营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酒好不怕巷子深,很少讲经营,总是讲技术,一宣传就讲技术,以为技术好了就一切都好了。 而康柏是以其经营方面的表现而著称,最著名的说法是其资金最高时一年可以周转14次。但是康柏的科技投入、研发投入非常低,大概是少于3个百分点。康柏原来是做PC的,所以康柏那个时候膨胀得很厉害。成了PC老大了,就想到收购DEC,想把经营的高手康柏和技术的高手DEC结合起来。 可是真正结合时,才发现很难,问题很大,两个公司文化差异太大。DEC有40年以上的历史,总部在波士顿,是出科技精英的地方,有点科技贵族的味道。康柏总部在德克萨斯的“霍斯特”,不是在太繁华的地方,而且历史只有短短的10来年,深厚的文化根基是没有的。康柏收购DEC以后,由于文化的不相融,原来DEC的人就觉得技术不会再受到重视了,于是人才大量地走掉,失去了掌握技术的人才,大批的人到了微软和Intel等技术公司。 康柏收购DEC以后,在销售前线也不容易融合,康柏是卖PC机的,讲究渠道、分层,主渠道、一级代理、分销商,一笔买卖做成300台、500台都是少的,预期就是这个月几万台,那个月几万台。他们主要追求的是资金周转,其整个的分销渠道里面没有多少技术层次,更多的是服务维修。而DEC的代理都是行业,大客户,一年可能也就卖三、五台机器,然而这个机器价值都特别大,每台都几百万元,他们做的主要是小型机或者是叫伺服器,不是把机器搬到人家那儿就完了,他们还给人家提供套用,提供解决方案。DEC和康柏的代理,是两种不同的模式,DEC的代理看不上康柏的代理,康柏的代理看不上DEC的代理,代理商的前线比较混乱。结果,在康柏收购了DEC的三年中,销售队伍、销售渠道折腾来折腾去,整个销售渠道的消化、吸收很困难。 今天的惠普吃掉康柏和当年的康柏吃掉DEC,不完全相同。当年的康柏吃掉DEC,感觉是相当好,有钱,目的就是扩张,那时候没有考虑现在人们特别关注的市场环境好不好,要一起齐心协力抵御一下风浪的问题,那个时候康柏是单向的,就是要收购DEC,DEC踏踏实实地被收购了就完事了。今天康柏被惠普收购是有大环境的问题,除了争市场的位置以外,还有相当的一些被动的成分,因为如果康柏不被收购的话,也许会糟糕得一塌糊涂。 惠普和康柏,双方好多地方互补性很强。乍一看,高端伺服器、PC伺服器、PC,双方都有,其实这里面高端伺服器还有不同的档次,PC伺服器也有不同档次,PC工作站也是一样,所以整个来看,双方产品线互补的部分还是挺多的,所以合并之后新惠普的产品线会非常整齐,当然肯定也有重合的部分,但是层次、档次等等还是不一样的,所以惠普与康柏合并,互补要比重复的部分多。 惠普整体思路是很清楚的,从一二十年前开始,它就是印表机、PC、高端伺服器全部都有,系统部负责高端产品,PC部门就负责PC,印表机部门就负责印表机。当时很多人都说惠普的仪器仪表和计算机都挺好,而且可以互补,东方不亮西方亮,为什么把它分开?其实惠普很清楚,PC、印表机属于低端产品,惠普一直都相对保持高端产品经营的独立性。去年,惠普做了一些尝试,让一些可以共享的资源部分共享起来。所以收进康柏之后,惠普的产品线看起来会非常地整齐,互补的部分比重复的部分要多,而惠普又有非常多的将不同产品在一块运作的经验。 惠普到今年已是个有62年历史的公司了,它是第一个在矽谷创建的高科技企业,可谓矽谷的发祥地,技术底蕴非常雄厚。惠普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惠普走到现在,在技术、经营和对整个市场的把握方面都相当成熟了。所以,惠普和康柏合并后,惠普应该是有能力把新惠普管理好的。从惠普的整体来看,在很多方面,有可能避免康柏以前出现的错误。再加上其董事会主席兼执行长卡莉女士对收购和往外分都有相当的经验,她是敢做敢为的,她就是要往前冲,抢占市场、占领地位,把惠普的地位再提高。 惠普收购康柏,还可能获得康柏服务方面的份额和比例。卡莉女士认为惠普比IBM弱的地方,就在于服务方面。IBM在过去的20年来,特别是从郭施纳掌控IBM以后,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扩展服务。而原来DEC有自己很强的一套服务咨询体系,在技术高端的咨询这方面康柏今天仍然保持那一套咨询的技术服务。
方正现在怎么这么衰落啊?
公司变革:为什么少数成功,多数失败?
--从变革战略角度对比方正与惠普之间的差距
公司的生存与衰亡,正像哈姆雷特喊出的那声疑问一样:tobe or not to beis a question(生存还是亡是个问题)。1956年的财富500强,到1992能够在前100名中找到的只有29名,在整个80年代,财富500强中有大约230家公司(占总数的46%),都从财富500强中消失了,而19世纪最大的100家公司,到20世纪结束的时候,只有16家仍然存在。
所以,经营企业的根本问题仍然是:为什么有些公司能够长盛不衰,为什么一些公司却昙花一现?在从公司战略的角度对比了联想与戴尔,海尔与GE,格兰仕与沃尔玛等一批公司之后,我们把眼光转到企业家与企业变革上来,我的基本结论是:一个公司要做好,必须有一个好的企业家;但一个企业要持续,却依赖于它的制度和文化的创新。
公司为什么会成功:惠普与方正的成功比较
· 方正与惠普的成功是“企业家创新”与“时运”结合的结果,从 “高科技”角度看,方正与惠普之间没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区别在于成功背后的制度与企业文化。
惠普公司由戴维·帕卡德DavidPackard和威廉·休利特WilliamHewlett于1939年创立,合伙企业之所以被命名为“休利特-帕卡德公司”,因为在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名字的前后时,休利特获胜。
在大多数公司的“第一次创业”成功中,大都包含着两个基本的“特点”:第一,创始人对市场或对技术的“创新”;第二,好的“市场机遇”或“时运”。这两个特点在惠普的体现是,首先,两位创始人虽然只投入了538美元,工作环境也很简陋是在帕卡德屋后简陋的汽车库但他们成功开发了一种阻容式音频振荡器。这种振荡器使用白炽灯泡作为部分导体来提供可变电阻,这在当时的技术设计上是一个突破。其次,当时正好沃特·迪斯尼公司制作影片《幻想曲》急需要这种仪器,以每台54美元的价格一次性向他们定购了八台,使这个小公司站稳了脚跟。1940年,惠普公司逐步扩大经营范围,产品也增加到八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政府的订单更是如雪片飞来。
1943年,惠普开始为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开发信号发生器和雷达等产品,率先进入微波设备制造领域,成为信号发生器研究制造领域的领头羊。1947年惠普公司转制为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1957年成为上市公司,市值达到4800万美元,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惠普公司开始扩展海外市场,在欧洲建立了办事处和生产基地。60年代惠普公司开始涉足计算机领域。1972年,惠普公司推出了他们第一台多功能电脑——HP 3000小型机。1977年,休利特和帕卡德退休。1984年,惠普公司通过喷墨和激光打印机成功地进入了打印机市场,HPLaserJet成为业界公认的世界标准。1994年惠普成功推出彩色激光打印机。
在1990年之后,惠普的获利成长率就一直维持在20%以上,1990年公司的销售收入是130亿美元,1994年达到250亿美元,1997年达到428亿美元。1994年是惠普的巅峰,销售额和利润增长率远超过IBM及其它竞争对手,当年的《福布斯》杂志评惠普为当年绩效第一名,惠普总裁路易士·普拉特被《商业周刊》选为年度最佳CEO。
方正的成功也是一样。1985年初,张玉峰从北大物理系借调出来,到学校开办公司——“北达科技服务部”。“我当时不知道什么是公司,也不知道怎样办公司,北大就给了我们十平米的办公室,一部电话,三万元开办费。”这是张玉峰当时的话,也是那时一批知识分子下海的真实写照,因为大家都不懂,所以几乎那些年开公司的都赚到了钱,张玉峰也不例外。而在北大计算机系,有一位叫王选的教授从1974年到1988年,经过14年的努力,开发出了一个很伟大的产品——激光照排系统。
这就有了方正的开始。“有了钱,有了技术,又有了一定的经营经验,天时地利人和,方正一下子就发展起来了。”而实际的情况是,当时中国的计算机市场已经启动,大量的计算机从操作系统到办公软件全是英文,所以,不仅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方正“发了”,连做汉化的“巨人”等一大批公司,都在国外厂商还没开发中国市场的时候发了。1989年,方正和香港金山公司联合投资开发方正SUPER汉卡,随后于1992年成立汉卡部,该产品占据同类产品50%以上的市场。
十多年来,北大方正已发展成为集团公司,拥有4个控股的上市公司:方正控股、方正数码、上海方正延中科技和马来西亚方正,有17家独资、合资企业,员工约5000人,总资产60亿元,并在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方正主营业务是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硬件开发和互联网四大块,主导产品仍然是王选教授主持研制的“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
方正与惠普的成功,都是所谓“企业家创新”与“时运”结合的结果。我们很难去判断,如果没有迪斯尼的“及时雨”,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军方的需求,惠普能不能成功?或者还会以什么其它的方式成功?同样,如果90年代初计算机在中国不是以当时那种“半公半走私”的普及形式,如果没有王选的“排版系统”,方正会不会成功?如果我们再去看所谓高科技公司的创业史,国际著名的苹果公司、思科公司、微软公司,国内著名的联想公司、用友公司、四通公司,无不是这种模式的结果。
因此,从所谓的“高科技”角度看,方正与惠普之间只是50步与100步的区别,我们看不出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也许我们可以说,方正的技术水平远比惠普差多了,但技术水平同样差的戴尔不是一样将惠普挤下个人计算机舞台?经营公司毕竟不完全是一个技术游戏。既然如此,接下来一个自然的问题就是,到底是什么决定了公司之间持续发展上的差别?为什么有些公司能够长盛不衰,而一些公司却昙花一现?
公司成功后的持续基因:惠普与方正的文化、管理与战略比较
· 惠普之道从三个方面完整地构成了惠普发展的动力系统:第一,“以员工为导向”的企业价值;第二,追求高品质的企业目标;第三,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
· 北大方正就像一只背着金子在飞的鸟,总以为自己很“富裕”,殊不知你真正的优势是飞翔能力而不是什么外在的财富,而目前外在的财富恰好很可能就是未来飞不过大海的原因。
国内高校校企管理往往不能尽如人意,北大方正“恰好”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联想之所以比清华或北大的公司管理水平要高,我想很大程度上是联想很早就与科学院之间“谈”清了界限,这才有“柳传志没被告倒”的故事。
同样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为什么惠普、思科等国外的公司却成功地过了管理关呢?我们先看思科模式。思科过管理关的模式是创始人退出,1984年斯坦福大学的一对科学家夫妇发明了路由器,在风险投资的帮助下,他们辞去大学教授的职位,成立了思科公司。1990年思科上市,无意于商场的科学家夫妇将手中所有的股票全部出手,离开了公司。而在这之前,曾经在Gridsystem、StrtusComputer、Honeywell工作过的莫格瑞德(JohnMorgride)已经成为公司CEO正是经验丰富的莫格瑞德帮助思科建立了一支职业和管理团队。1991年,他从王安实验室挖来钱伯斯(JohnChambers),1995年当他将CEO的位置让给钱伯斯时,他对思科的全体职工说:钱伯斯将会使思科无往不胜。
而惠普模式则是另一种“基业长青”的典型。1957年惠普公司上市,在这一年的年初,休利特和帕卡德带领公司20多名经理来到旧金山以北的索罗马旅馆,举行了为期两天的高峰会议。会议探讨了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并确立了一系列的公司宗旨。最初的宗旨共有6个利润、顾客、业务领域、发展、职工和公民义务,其基本核心是“客户第一,重视个人,争取利润”。这些宗旨后来经过多次修改,并制定许多具体规划和实施办法,最终形成了被业界誉为“惠普之道(HPWay)”的经营管理模式。可以说,惠普之道是惠普能够持续成功的源泉,也是这么多年使惠普能够不断超越自我的根本原因。
到今天,惠普之道已经完整地构成了惠普发展的动力系统,这一系统充分地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企业价值。惠普从车库创业时期就明确了自己的原则,即“群策群力,迎接挑战”,由此形成了“以员工为导向”的惠普文化核心,惠普相信,只要提供一个不断让人学习成长的环境,每个人就会为惠普的目标尽其所能。
第二,企业目标。贴上惠普商标的仪器,就代表着仪器的精确、耐用,惠普之道意味着对产品与顾客价值的追求,惠普产品就是高价格、高品质的象征。
第三,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惠普发明了走动式管理、目标式管理及开放式管理、十步业务计划法、全面品质管理以及短期目标制定等等,惠普车库还成了美国加州政府列为保存的历史古迹,惠普文化也成了美国企业文化中代表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代名词。
反观北大方正,却一直在产品层面和如何变现“北大招牌”上徘徊。这方面的努力也许能够帮助方正获得暂时的利益,但却会积累优势背后“外在资源”与“内在能力(核心竞争力)”之间的矛盾:产品技术优势的背后是王选的个人权威与北大方正商业战略之间的矛盾(北大方正的董事长魏新多次表白,说方正进入“后王选”时代不确切,王选“目前作为方正灵魂人物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北大招牌”优势背后是学校董事会、公司管理层与市场趋势之间的矛盾。我们可以推算,这些矛盾基本上无解,因为如果没有明确的企业远景和核心价值观,没有基于市场和竞争态势的战略安排,没有基于公司组织能力去构筑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某个人的技术权威优势,产品技术上的优势与品牌上的优势,甚至政府支持上的优势,都一钱不值。这就像一只背着金子在飞的鸟,以为自己很“富裕”,殊不知你真正的优势是飞翔能力而不是什么外在的财富,而目前的外在的财富很可能恰好就是你飞不过大海的原因。
更为基本的是,由于产权和人事制度上的模糊不清,北大方正无法获得变革的动力源和制度支持,从而使这家“产品或技术导向”的公司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很难获得战略思想与组织变革方向的统一。而所有这一切的背后,是北大方正的董事会、公司管理层到今天也没有在最基本的商业逻辑(比如用什么来凝聚员工思想?用什么安排持续增长的业务线?用什么驱动组织竞争?什么才是公司持续增长的动力源?)上,获得最基本的“组织性”认同。
为什么我反复强调“基本”?因为我认为所有的商业活动必须遵循某种底线,否则就不是在做公司,而在底线之内是没有太多发明和创造的。相反,要使公司在新的竞争形势下获得新的竞争优势,要使公司获得持续不断的动力支持,你所要做的是改变自己,在基本的底线上重塑公司的制度、文化与战略,而在这一点方正可以向惠普学习的就更多了。
公司成长与变革的逻辑:没有永恒的成功,只有永恒的失败
· 一个公司要做好,必须有一个好的企业家;但一个企业要持续,却依赖于它的制度和文化的创新,惠普面对危机时真正起作用的就是它的制度与文化。
· 如果你想走出各种危机带来的亡地带,你就必须创立新的生长逻辑,北大方正至今也没有真正定义清楚自己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自己的战略和未来在哪里?
1998年6月,惠普公布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当年增长率只有3%,而在两年前还达到30%,公司同时还宣布2400名中高级经理人暂时减薪5%,这是惠普历史上最伤心的一页。
为什么会这样?从宏观环境看,基本的原因是亚洲金融危机与个人电脑产业的价格战,但华尔街分析师却不这么看,他们质疑,为什么在同样的情况下,戴尔、IBM等公司却没有下滑到如此低谷,为什么惠普的适应力比其它竞争者迟缓?
而业界也有专家认为,惠普遇到了所谓的“400亿美元撞墙危机”:据麦肯锡的统计调查,许多规模庞大的跨国企业,营收达到400亿美元以上时,就开始面临所谓的“撞墙危机”:成长趋缓、效率减低、获利缩水甚至亏损,必须历经大幅重组或裁员才会转危为安,这个现象或许和产业或领导无关,而是当企业组织到达一个规模的时候,就会自然出现。当年的IBM在郭士纳(LouisV.GerstnerJr.)上任之前面临的也是这种“撞墙危机”。面对这种状况,惠普CEO普拉特呼吁,惠普要改变自己来超越这一危机。
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分析,惠普的危机显然来自内部制度、组织文化与竞争环境的矛盾,而惠普管理层在成绩面前没有足够认识到这种危机的来临。比如,在惠普的成功中事业部起了很大作用,这种分权文化能够使各事业部门有自主的权力与资源,快速响应顾客和市场需求。但是事业部的过度扩张,就会演化为没有战略方向的“利润中心”,所以当产业环境发生变化、利润中心不再有利润时,问题就出现了。像作为主要业务部门的惠普仪器部门,在90年代末成长开始趋缓,1998年,仪器部门的营收只占惠普全年470亿美元中营收中的76亿,约为16%,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事业部如何自救?
答案是,基本不可能,因为在这种体制下惠普CEO无法真正成为一个战略家,而成了一个救火队员。惠普CEO普拉特感叹,他一星期要花很多时间在处理各个事业部的问题上,而无法真正去思考惠普的未来战略,以至于错过了网络大发展的最佳时机。当惠普应急式地提出“e-service”战略时,它的各个业务单位却不知道真正在那儿下手,它的客户就更不知道惠普的强项在哪里了。最后的结果是,在1997年以前,惠普是IBM在大、中型计算系统方面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而现在,IBM的对手换成了Sun,而不再是惠普。
在研究公司持续增长战略时,我有一个结论,即一个公司要做好,必须有一个好的企业家;但一个企业要持续,却依赖于它的制度和文化的创新。我们发现,当惠普面临着重大危机的时候,真正起作用的是它的文化(CEO普拉特宣布退休,以遵循惠普CEO不超过60岁的默契)与制度(HP宣布分拆及其与康柏的合并,制度化选择CEO)。
1999年,HP宣布分拆,一分为二:医疗、科学、工程等仪器和零组件的部门独立为安捷伦科技公司(AgilentTechnologies);原有的惠普公司成为包括企业计算机服务、计算机产品、喷墨以及激光影像事业在内的四大事业集团,目的是保持惠普的专业和高品质形象。
CEO普拉特宣布将于一年内退休,尽管他要对惠普在互联网时代的落后负责但在危机关头他表现的优秀品质和能力受到了广泛的称赞美国《财富》杂志就指出,在全美500大企业中,就很难找得出像普拉特这样有魄力的***。
宣布惠普需要一个新CEO来带领惠普走向新时代为此惠普成立了CEO遴选委员会,并制定了挑选新CEO的条件:1 接任者必须能和惠普文化结合;2有能力形成惠普新愿景,并能够将愿景执行出来;3 具有把观念目标转成具体行动的能力;4 要在科技产业有成功的经验,有大公司的经历。正是在这种条件下1999年惠普宣布聘请朗讯公司全球电信供应事业部女总裁卡莉·菲奥莉纳(CarlyS. Fiorina)为公司CEO。
卡莉·菲奥莉纳上台之后,不负众望,从四个方面改组惠普:第一,强调公司品牌,将所有产品归于惠普品牌之下;第二,整合事业部;第三,调整企业评估指针,从内部导向(譬如成长率或获利率)转向外部导向(市场占有率);第四,强调速度第一重要。而她最重要的举动,无疑是促成了惠普与康柏的合并,以及倡导快速行动的新惠普之道:“转变这些经营策略的关键在于,必须遵守一个原则,那就是时刻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性,并充分体现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现在我们来看北大方正。从财务数据看北大方正的衰落与惠普的危机几乎差不多。1998年香港上市公司方正控股的年报显示亏损为1.68亿港元,到1999年北大方正全线走下坡路,利税总额从1998年的3.3亿元人民币下降到2.4亿元。面对这种下滑,“北大上下为之震撼”。但被这种格局“震撼”的恐怕也就北大人,业内人士对方正这种结局并不吃惊,早在若干年前,就有人对方正下了判断:“产品技术优势掩盖了方正管理与制度的缺乏”。
实际上不需要业内人士,几乎谁都可以看到方正从成立开始管理层就处于频繁的变动之中基本是“每三年一大动”。1992年,总经理楼滨龙下台;1995年,创业者之一的晏懋洵出局,总工宋再生被撤;1997年张兆东替换贺文成为总裁,张玉峰出任董事长;1999年9月,张玉峰王选之争突现台面,2000年6月,张玉峰退出方正。
对于这种变动,媒介有评论:“股权风波、人事振荡这些都只是一种表象,方正的根本问题在于体制问题,产权没有清晰界定,现代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也没有建立起来”。不过,如果我们将北大方正所有的问题都归于体制问题,无疑夸大了“前提”的作用。事实上,对比惠普在危机前后的应对,我们不难看到北大方正的问题之中,还有着董事会和管理层在基本商业逻辑前的某种“迷糊”:
首先是公司定位问题。北大方正至今也没有真正定义清楚自己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方正排版系统在市场的垄断地位使方正至少在1998年以前基本是一个没有战略的公司,当李汉生在方正提出“e-media”的时候,这一战略比惠普的“e-service”还要让下面的人摸不着边际。所以,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北大方正很难获得方向上的统一,没有战略的结果是资源的巨大浪费。为什么所有公司在应对危机时都是采取的“业务收缩和裁员”?根本的目的就在于要坚定不移地突出战略主线与核心业务,而不是为改革而改革。
第二是业务战略与相关的管理控制体系问题。方正曾经表示过不追联想,想做GE,要将高科技市场的高利润高风险,与传统行业的稳定结合起来,依靠传统行业来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但问题是,GE的多元化是与其战略的超业务性(全球化、服务、六西格玛、电子商务),与其卓越的业务管理系统相联系的。北大方正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是一个以产品技术导向为主的公司,这种公司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去做多元化,前景让人担忧。
最后是企业文化问题。李汉生主导北大方正时曾提出了一个“三步计划”:第一步是建立卓越的运作和管理模式;第二步,建立公司的战略和利润模式;第三步,建立有东方文化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在这三步中,李汉生称最核心的是企业文化。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李汉生对此是深悟其道的,他提出企业文化是公司大部分管理层和员工探讨公司发展所认定的价值观。就此来看,方正这些年的管理层和员工对支撑发展的价值观有共同的认识么?如果没有,我们很难想象“表面和气、暗里争斗”的组织中能够产生对抗危机的凝聚力。
从百年乃至千年的更长周期来看,所有企业的成功都是暂时的,而所有企业的失败则是永恒的。为什么大多数的公司在变革中都失败了?为什么只有少数的公司在变革中获胜?根本的逻辑在于,企业是有生命周期的,比如小公司在营业额超1000万美元时就会出现管理困境,而大公司在达到400亿美元时就会出现“撞墙危机”。如果你想走出各种危机的亡地带,你就必须创立新的增长逻辑,就像GE通过文化与制度创新超越了“多元化陷阱”的逻辑,惠普通过惠普之道的创新去超越“400亿撞墙危机”的逻辑,否则,就无法战胜危机的挑战。
当一年前卡莉·菲奥莉纳与李汉生各在执掌惠普和方正大权的时候,惠普的大部分员工一定看到,这位女强人为惠普创造出了新的增长逻辑,因此在惠普2001年股价大跌时并没有让她“下课”。同样,在与康柏合并案中,当董事会中的家族股东反对并购时,卡莉·菲奥莉纳也能够通过说服其他股东获得支持。相比而言,从惠普来的李汉生却很难在方正移植惠普的逻辑,从而使方正获得超越现实逻辑的力量,结果就只有靠李汉生离开来回避逻辑的矛盾。
矛盾可以暂时回避,但却无法永远回避,对于方正的领导层来说,tobe or not to be is still aquestion如何让方正获得新的增长逻辑,仍然是一个问题,尽管我们所有的人都对它充满希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