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用什么系统开发比较好,程序员如何打造电脑系统
1.请问怎么学习linux操作系统
2.程序员:驾驭代码的艺术家,构建未来的工程师
3.Windows既然不开源,那程序员是怎么为它开发支持软件的?
4.计算机基础最全自学指南!
5.电脑上的软件是怎么做出来的?
6.探索计算机背后的魔法二进制
用OmniFocus实践GTD一年多了,今年5月份在上海参加了一次GTD演讲俱乐部活动,之前对于参考资料/将来也许/项目/上下文的设置、每周回顾如何高效地进行有一些困惑,参加演讲活动后,有朋友给出了很好的建议,特别是看到了这篇国外IT人的强文,然后开始改造我的OmniFocus系统,感觉现在的OmniFocus系统更加清晰、方便管理,关键是更容易进行每周回顾。主要来说,是更充分地利用了项目文件夹Project Folder,上下文Context,单一行动Single Action,透视Perspective等功能,制定了每周回顾Review检查表,从而使OmniFocus系统更加的高效。
一、项目文件夹Project Folder
在OmniFocus中有Folder的概念,可以把多个Project放在一起,实际上可以使用这个Folder很好地与GTD理念中2万英尺高度的思想统一起来,用这种方法将所有项目归类后,项目更有条理,每周回顾也就显得更有条理了。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有许多的职责范围,我当前的项目文件夹是这样的:
1. 杂事:这个是OmniFocus安装后自带的,可以随便修改名字,是一种Single Action,把一些互不相关、不需要回顾、也无法归到其它细类中的杂七杂八的东西统统放在这里。
2. 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必须要保持每天的锻炼,不然无法保证正常的编程工作、生活、挣钱、游玩等等,随着年龄的增大,对于健康也越来越重视。
3. 高级程序员:作为一个IT人士,虽然现在软件项目管理的角色更多一些,但写代码的能力一直不能丢,C#和Objective-C是我现在的主要编程语言,在Windows和Mac之间来回折腾其乐无穷。
4. 家庭(父亲/丈夫/亲人):作为一个儿子、一个孩子的父亲、一个丈夫也有许多的职责,要孝敬老人、要教育孩子、要合理安排生活、处理家庭琐事,这里面事项不太多,我统一放在一起管理。
5. 金钱:有些项目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收入,放在这里管理,个人投资、理财的项目也放在这里。
6. 项目负责人:在工作中要负责几个重要项目,这些项目要逐一管理起来,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里面还要细分出许多子项目来。
7. 个人修炼:读书、提高时间管理水平、提高英语水平等等,放在这里。
8. 朋友:与重要的朋友经常保持联系,这些事情放在这里。听说要找到一生中可以随时探讨交流的7个朋友,现在感觉已经有2个了,其他的还不能确定。
9. 室副主任:在工作中要承担一些管理角色,与项目负责人的职责不一样,这里的职责主要是培训管理、班组管理和室里的一些杂事。
10. 业余爱好:一些业余爱好,比如打桥牌、下象棋等等,单独管理起来。
11. 项目成员:在工作中还要在其它项目中承担部分工作,毕竟是为别人的项目服务,优先
级设置得比较低。 用上面的办法后,可以把这些职责按照优先级的顺序排列起来,当然有些职责并不一定非要分出个1、2、3来,只要感觉前5项更重要就行了。这种排列的顺序也保证了每周回顾时从上到下回顾一遍,重要的事情也是先考虑。
二、上下文Context
对于IT工作者来说,编程、思考和写一些较长的文档都需要专注,而且需要专注1小时以上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所以需要把这类事情单独设置一个上下文。所以我的上下文是这样的: 1. 专注(编程/写作/思考):放在第一位,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段安排给它;
2. 浏览/查询/阅读:看书、查看网页、阅读资料等等不需要太多的脑力,毕竟现在网络已
经无处不在,在手机上、iPad、办公室、家里都可以查阅;
3. 打电话/发邮件/QQ:一般我用这三种方式联系他人,在action的标题中标明是打电话还
是发邮件,使事项更具有可执行性;
4. 办公室:有些事情必须在办公室才能做;
5. 家:有些事情必须在家里解决;
6. 疲劳/无聊时:脑子不转时还是可以做些事的,比如读些花边新闻、整理抽屉、备份资料、
练习腹式呼吸、看看TED、看看博客等等; 7. 会议/交谈:召开会议,向他人汇报,遇见某人时要交流的事情放在这里
8. 跑腿/外出:在超市、书店、出差时
9. 等待:委托给某人时把事情设置为这种状态,对于经常联系的人,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
子项,比如老板、下属,不经常联系的人没必要专门设置一个子上下文,在标题中写清楚即可,如“等待xxx:提交xxx申请报告”
10. 将来也许:有些事暂时不能执行,设置为这种状态,与暂停的项目综合使用
三、参考资料/将来也许Someday/Maybe
有些action可以放在一个叫”参考资料”或“将来也许”的项目中,
也可以把专门设置为这样名称的上下文,在一开始使用
OminFocus时把这类东西设置成项目还是上下文是一个比较
纠结的问题,现在的解决办法是:在每个职责Project Folder
中,必须包含三项Single Action:xx目标、xx杂事和xx想
法,在目标之后可以插入许多项目,在Omnifocus中可以拖
动这些项目,使其一直按这种顺序排列,这种排列的顺序也是
为了每周回顾而精心准备的。比如个人修炼:
1. 个人修炼目标:设置为Single Action类型,把年度想
要阅读的书、提高英语水平等的目标放在这里。用这
种办法可以随时提醒自己在这个职责范围内的全年
目标是什么,每周回顾时都感觉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2. 项目1、项目2、……:根据个人不同,每个职责之下还有一些项目,有些项目处于正
在执行状态,有些项目处于hold状态。
3. 个人修炼杂事:设置为Single Action类型,把一些与个人修炼有关的杂事,不需要每周
回顾的事情放在这里,比如一些用来培养习惯的周期性Action等等,这样也减轻了每周回顾时的压力。 4. 个人修炼的想法:设置为Single Action类型,
这个默认的状态是设置为暂停状态的,在
每周回顾的最后,根据本周的任务饱和情况,看看这里面的有些项目是否可以孵化出来,有些事情条件成熟了,可以着手开始了。
用了这种方法设置后,有些内容并不需要单独的设置为参考资料,设置为完成状态的杂事,就可以算是一种参考资料。毕竟大量的参考资料并不适合用OmniFocus来管理,用Evernote还是比较适合的。
四、透视功能Perspective
透视功能是OmniFocus中的高级功能,可以用于将某些上下文组合起来查询用,但我现在还没有使用。只用了一种“最近完成”的透视设置。
实际上当你用Evernote记录了每天的时间日志后,这项透视功能也不需要了。
五、每周回顾Weekly Review
以前在进行每周回顾的时候通常一个下午搞不定,现在用了上面的组织办法后,再加上每周回顾检查表后,通常能在1.5小时内完成。
回顾时要注意:确保是回顾,而不是做事,如果事情超过2分钟,就记下来,而不是完成它。
我当前的回顾检查表CheckList是这样的:
1. 打开MacBook,同步OmniFocus
2. 清空iPhone中的照片、GetIdeaZ、iPhone上的扫描仪软件、U盘,把OmniFocus中
的INBOX中的内容也清空
3. 清空工作记录本
4. 看Evernote中上周的主要内容,总结上周工作(对重要项目还可以统计一下花费的时
间),汇总到《每月个人工作总结.doc》文档中。这项任务通常要用20-30分钟的时间。
5. 看看未来1周的日程表,看看是否有需要提前准备的,或者需要提前处理,或者还不能
转化为行动的
6. 看看等待清单,是不是已经完成了,或者需要催一下等待的人员?
7. 点击每个职责Project Folder,回顾其中的每一个项目(这项任务也比较费时)
1. 将已完成事项勾去。有时确实在忙于Do Action,有些完成的任务都忘了勾掉,
每周回顾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2. 修改某些action的标题,使它更具有可执行性
3. 调整各个action之间的顺序,使其能够反应正确的Next Action
4. 上下文是否合适?
5. 需要调整重复周期?
8. 回顾职责范围内的创意部分,这个就对应于每个职责里面的“xx想法”部分,根据下周任
务的多少和时机是否成熟来定。
9. 另外还听说有个触发清单,还不太理解。
经过上述的一番打造,OmniFocus已经成为我一个可以非常依赖的系统,有种心如止水的境界。每天看看日程表上的预测事项,这些通常是有严格时间要求的项,有些是提醒今天要开始着手某件事情了,有些是必须今天完成的;再看看加了特别标注的事项,这些事情是对于个人年度计划
非常有影响的一个一个的子项;在选择事项时,看一下“上下文”,早晨精力充沛时就先做那些需要专注的事情,把QQ之类的干扰性的软件全部关掉,专注一小时之后,可以休息一下,活动一下,走动一下,执行几条不需要费脑力的任务,收收邮件、查阅资料等等,如果有精力可以再完成一项专注的任务,这种办法有点类似番茄工作法,只是时间上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下班了,主要是陪陪家人、锻炼身体、看书或查查资料。空闲的时候,随时整理一下INBOX,写上几笔时间日志,这样的一天就相当充实了。
周五下午如果没有其它安排,是一个每周回顾的时间,按照检查表执行完回顾任务后,感觉自己又朝着向往的目标前进了一步。总之,完美的系统也是一种辅助工具,它帮你在慢慢的执行过程中渐渐地找到人生目标,协助你充分利用时间,强化你的个人管理,不断地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进
请问怎么学习linux操作系统
作为一名程序员,你的电脑就是你的“战友”。选对了,效率飙升;选错了,麻烦不断。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程序员选电脑的那些事儿!
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还是Mac?这得根据你的需求来。总之,别给自己找麻烦,用着顺手最重要。
显示器要大、交互要舒适一个27寸以上的大屏,绝对让你工作起来更舒心。再配上机械键盘或HHKB,码字飞快!
内存、CPU和硬盘要给力大内存、快CPU、SSD硬盘,这些都是必备的。开一堆网页和IDE,编译代码,速度快才能保证你的工作效率和心情。
网络环境要通畅别让网络问题拖了你的后腿。
其他配置根据需求来如果你需要跑GPU或做图形开发,那显卡就要给力一些。经常出差的话,那就选个轻便续航强的笔记本吧。
特别提醒:Java程序员如果是Java程序员,那么显示器大一点更好,超过36寸最好,保护眼睛又便于编码。内存尽量大于2G,因为eclipse占内存很大,运行程序才不会卡。硬盘容量也要大于500G,因为你会保存很多工程文件。如果你要开发Android程序,那建议购买高配置电脑哦!
程序员:驾驭代码的艺术家,构建未来的工程师
我将从技术和就业经验等角度为即将进入嵌入式开发的程序员们,详细讲述了嵌入的概念,嵌入式开发之间的异同以及应该如何做出选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嵌入式系统的概念
着重理解“嵌入”的概念
主要从三个方面上来理解。
1、从硬件上,将基于CPU的处围器件,整合到CPU芯片内部,比如早期基于X86体系结构下的计算机,CPU只是有运算器和累加器的功能,一切芯片要造外部桥路来扩展实现,象串口之类的都是靠外部的16C550/2的串口控制器芯片实现,而目前的这种串口控制器芯片早已集成到CPU内部,还有PC机有显卡,而多数嵌入式处理器都带有LCD控制器,但其种意义上就相当于显卡。比较高端的ARM类IntelXscale架构下的IXP网络处理器CPU内部集成PCI控制器(可配成支持4个PCI从设备或配成自身为CPI从设备);还集成3个NPE网络处理器引擎,其中两个对应于两个MAC地址,可用于网关交换用,而另外一个NPE网络处理器引擎支持DSL,只要外面再加个PHY芯片即可以实现DSL上网功能。IXP系列最高主频可以达到1.8G,支持2G内存,1G×10或10G×1的以太网口或Febrechannel的光通道。IXP系列应该是目标基于ARM体系统结构下由intel进行整合后成Xscale内核的最高的处理器了。
2、从软件上前,就是在定制操作系统内核里将应用一并选入,编译后将内核下载到ROM中。而在定制操作系统内核时所选择的应用程序组件就是完成了软件的“嵌入”,比如WinCE在内核定制时,会有相应选择,其中就是wordpad,PDF,MediaPlay等等选择,如果我们选择了,在CE启动后,就可以在界面中找到这些东西,如果是以前PC上将的windows操作系统,多半的东西都需要我们得新再装。
3、把软件内核或应用文件系统等东西烧到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中的ROM中就实现了一个真正的“嵌入”。
以上的定义是我在6、7年前给嵌入式系统下自话侧重于理解型的定义,书上的定义也有很多,但在这个领域范围内,谁都不敢说自己的定义是十分确切的,包括那些专家学者们,历为毕竟嵌入式系统是计算机范畴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二、嵌入式系统的分层与专业的分类。
嵌入式系统分为4层,硬件层、驱动层、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
1、硬件层,是整个嵌入式系统的根本,如果现在单片机及接口这块很熟悉,并且能用C和汇编语言来编程的话,从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层走起来相对容易,硬件层也是驱动层的基础,一个优秀的驱动工程师是要能够看懂硬件的电路图和自行完成CPLD的逻辑设计的,同时还要对操作系统内核及其调度性相当的熟悉的。但硬件平台是基础,增值还要靠软件。
硬件层比较适合于,电子、通信、自动化、机电一体、信息工程类专业的人来搞,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有,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C语言。
2、驱动层,这部分比较难,驱动工程师不仅要能看懂电路图还要能对操作系统内核十分的精通,以便其所写的驱动程序在系统调用时,不会独占操作系统时间片,而导至其它任务不能动行,不懂操作系统内核架构和实时调度性,没有良好的驱动编写风格,按大多数书上所说添加的驱动的方式,很多人都能做到,但可能连个初级的驱动工程师的水平都达不到,这样所写的驱动在应用调用时就如同windows下我们打开一个程序运行后,再打开一个程序时,要不就是中断以前的程序,要不就是等上一会才能运行后来打开的程序。想做个好的驱动人员没有三、四年功底,操作系统内核不研究上几编,不是太容易成功的,但其工资在嵌入式系统四层中可是最高的。
驱动层比较适合于电子、通信、自动化、机电一体、信息工程类专业尤其是计算机偏体系结构类专业的人来搞,除硬件层所具备的基础学科外,还要对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都要十分精通了解。
3、操作系统层,对于操作系统层目前可能只能说是简单的移植,而很少有人来自已写操作系统,或者写出缺胳膊少腿的操作系统来,这部分工作大都由驱动工程师来完成。操作系统是负责系统任务的调试、磁盘和文件的管理,而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十分重要。据说,XP操作系统是微软投入300人用两年时间才搞定的,总时工时是600人年,中科院软件所自己的女娲Hopen操作系统估计也得花遇几百人年才能搞定。因此这部分工作相对来讲没有太大意义。
4、应用层,相对来讲较为容易的,如果会在windows下如何进行编程接口函数调用,到操作系统下只是编译和开发环境有相应的变化而已。如果涉及Jave方面的编程也是如此的。嵌入式系统中涉及算法的由专业算法的人来处理的,不必归结到嵌入式系统范畴内。但如果涉及嵌入式系统下面嵌入式数据库、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网络编程和基于某此应用层面的协议应用开发(比如基于SIP、H.323、Astrisk)方面又较为复杂,并且有难度了。
三、目标与定位
先有目标,再去定位。
学ARM,从硬件上讲,一方面就是学习接口电路设计,另一方面就是学习汇编和C语言的板级编程。如果从软件上讲,就是要学习基于ARM处理器的操作系统层面的驱动、移植了。这些对于初学都来说必须明确,要么从硬件着手开始学,要么从操作系统的熟悉到应用开始学,但不管学什么,只要不是纯的操作系统级以上基于API的应用层的编程,硬件的寄存器类的东西还是要能看懂的,基于板级的汇编和C编程还是要会的。因此针对于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层和驱动程的人,ARM的接口电路设计、ARM的C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及调试开发环境还是需要掌握的。
因此对于初学者必然要把握住方向,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己要在那一层面上走。然后再着手学习较好,与ARM相关的嵌入式系统的较为实际的两个层面硬件层和驱动层,不管学好了那一层都会很有前途的。
如果想从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层面的走的话,可能与ARM及其它体系相去较远,要着重研究基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环境应用与相应开发工具链,比如WinCe操作系统下的EVC应用开发(与windows下的VC相类似),如果想再有突破就往某些音视频类的协议上靠,比如VOIP领域的基于SIP或H.323协议的应用层开发,或是基于嵌入式网络数据库的开发等等。
对于初学者来讲,要量力而行,不要认为驱动层工资高就把它当成方向了,要结合自身特点,嵌入式系统四个层面上那个层面上来讲都是有高人存在,当然高人也对应的高工资,我是做硬件层的,以前每月工资中个人所得税要被扣上近3千大元,当然我一方面充当工程师的角色,一方面充当主管及人物的角色,两个职位我一个人干,但上班时间就那些。硬件这方面上可能与我PK的人很少了,才让我拿到那么多的工资。
四、开发系统选择。
很多ARM初学者都希望有一套自己能用的系统,但他们住住会产生一种错误认识就是认为处理器版本越高、性能越高越好,就象很多人认为ARM9与ARM7好,我想对于初学者在此方面以此入门还应该理智,开发系统的选择最终要看自己往嵌入式系统的那个方向上走,是做驱动开发还是应用,还是做嵌入式系统硬件层设计与板级测试。如果想从操作系统层面或应用层面上走,不管是驱动还是应用,那当然处理器性能越高越好了,但这个东西自学,有十分大的困难,不是几个月或半年或是一年二年能搞定的事。
在某种意义上请,ARM7与9的差别就是在某些功能指令集上丰富了些,主频提高一些而已,就比如286和386。对于用户来讲可能觉查不到什么,只能是感觉速度有些快而已。
ARM7比较适合于那些想从硬件层面上走的人,因为ARM7系列处理器内部带MMU的很少,而且比较好控制,就比如S3C44B0来讲,可以很容易将Cache关了,而且内部接口寄存器很容易看明白,各种接口对于用硬件程序控制或AXD单步命令行指令都可以控制起来,基于51单片机的思想很容易能把他搞懂,就当成个32位的单片机,从而消除很多51工程师想转为嵌入式系统硬件ARM开发工程师的困惑,从而不会被业界某此不是真正懂嵌入式烂公司带到操作系统层面上去,让他们望而失畏,让业界更加缺少这方面的人才。
而嵌入式系统不管硬件设计还是软件驱动方面都是十分注重接口这部分的,选择平台还要考察一个处理器的外部资源,你接触外部资源越多,越熟悉他们那你以后就业成功的机率就越高,这就是招聘时所说的有无“相关技能”,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把所有的处理器都接触一遍,而招聘单位所用的处理器就可能是我们完全没有见过的,就拿台湾数十家小公司(市价几千万)的公司生产的ARM类处理器,也很好用,但这些东西通用性太差,用这些处理器的公司就只能招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了,那什么是相关工作经验,在硬件上讲的是外围接口设计,在软件上讲是操作系统方面相关接口驱动及应用开发经验。我从业近十年,2000年ARM出现,我一天始做ARM7,然后直接跑到了Xscale(这个板本在ARM10-11之间),一做就是五年,招人面试都不下数百人,在这些方面还是深有体会的。
我个人认为三星的S3C44b0对初学者来说比较合适,为什么这么说哪?因为接口资源比较丰富,技术成熟,资料较多,应该十分适合于初学者,有问题可能很容易找人帮且解决,因为大多数人都很熟悉,就如同51类的单片机,有N多位专家级的人物可以给你帮忙,相关问题得以很快解答,所然业界认为这款ARM都做用得烂了,但对于初学者来,就却是件好事。
因此开发系统的选择,要看自己的未来从来目标方向、要看开发板接口资源、还要看业界的通用性。
五、如何看待培训。
首先说说我自己,我目前从业近十年,与国内嵌入式系统行业共同起步,一直站在嵌入式系统行业前沿,设计过多款高端嵌入式系统平台产品并为众多公司提供过解决方案,离职前为从事VOIP的美资公司设计IP-PBX,历任项目经理、项目主管、技术总监、部门经理,积累众多人脉,并集多年经验所得,考虑到学生就业与公司招人的不相匹配,公司想招人招不到,而学生和刚毕业的工程师想找份工作也不太容易,于此力创知天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嵌入式系统教育培训。
因一线的科研人员和一线的教师不相接触,导至国内嵌入式人才缺乏,国外高校的技术超前于业界公司,而国内情况是业界公司方面的嵌入式系统技术要远远领先于高校。为架构业界与高校沟通的桥梁,把先进技能带给高校学子,为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打造一张王牌,并为业界工程师快速提升实现自我创造机遇,我就这样辞去了外企年薪20多万的职位,做嵌入式系统方面的培训了。
对于培训来讲,是花钱来买时间,很多工程师都喜欢自己学,认为培训不值,这也是有可能的,纯为赚钱的培训当然不会太有价值,但对于实力型的培训他们可能就亏大了,有这样一笔帐不知他们算过没有,如果一个一周的培训,能带给他们自学两年后才能掌握的知识,在培训完后他们用三个月到半年时间消化培训内容,这样他会省约至少一年半的时间来学其它的或重新站在另一个高度上工作,那么他将最迟一年后会拿到他两年后水平所对应的工资,就是在工资与水平对应的关系上比同批人缩短一年,每月按最少1千计,再减去培训费用至少多1.0万,同时也省了一年时间,不管是休闲也好,再继续提高也好,总之是跑到了队伍的前面了。
另一层面上讲,对于新人的培训相当于他们为自己提前买了份失业保险,有师傅会带领他们入道,我今年暑假时班里最年轻的一个学生是大二的,今年才上大三,这学期才刚学单片机,但现在ARM方面的编程工作已经搞得有声有色了,再过一年多毕业,他还会失业吗?
再者通过培训,你可以知道很多业界不为常人所知的事,同时也为自己找了个师傅,就比如说,两个工程师分别用S3C2410和PXA255来做手持设备,同样两人都工作四年,再出去找工作,两人工资可能最多可相差一倍,为什么?这就是业界不为常人所知的规则,2410属于民品,被业界用烂了,做产品时成本特敏感,当然也对人才成本敏感了,PXA255是intel的东西,一个255CPU能买三个2410,一直被业界定义为贵族产品,用的公司都是大公司或为军方服务的公司,不会在乎成本,只要把东西做好,一切都好说,但这方面做的人也少啊,因为开发系统贵啊。
对于说为自已找了个好师傅,我想是这样的,因为同级工程师间存在着某此潜在的竞争关系,有很多人不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教给别人,这意味着他将要失业,就是所说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对于我们这些人就不存在这样的关系了,我是在嵌入式系统平台设计上走到了一定程序,目前在国内这块的技术上已经是自己很难再突破自己,因此很多东西我对大家都是OPEN的,就比如说下面那部分关于接口设计中所提到的时序接口东西,我要是不讲,却使是高级硬件工程师我想也几乎只有10%的人能知道吧。
六、成为高级嵌入式系统硬件工程师要具备的技能。
对于硬件来讲有几个方向,就单纯信号来分为数字和模拟,模拟比较难搞,一般需要很长的经验积累,单单一个阻值或容值的精度不够就可能使信号偏差很大。因此年轻人搞的较少,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模拟电路数字化,比如手机的Modem射频模块,都采用成熟的套片,而当年国际上只有两家公司有此技术,自我感觉模拟功能不太强的人,不太适合搞这个,如果真能搞定到手机的射频模块,只要达到一般程度可能月薪都在15K以上。
另一类就是数字部分了,在大方向上又可分为51/ARM的单片机类,DSP类,FPGA类,国内FPGA的工程师大多是在IC设计公司从事IP核的前端验证,这部分不搞到门级,前途不太明朗,即使做个IC前端验证工程师,也要搞上几年才能胜任。DSP硬件接口比较定型,如果不向驱动或是算法上靠拢,前途也不会太大。而ARM单片机类的内容就较多,业界产品占用量大,应用人群广,因此就业空间极大,而硬件设计最体现水平和水准的就是接口设计这块,这是各个高级硬件工程师相互PK,判定水平高低的依据。而接口设计这块最关键的是看时序,而不是简单的连接,比如PXA255处理器I2C要求速度在100Kbps,如果把一个I2C外围器件,最高还达不到100kbps的与它相接,必然要导致设计的失败。这样的情况有很多,比如51单片机可以在总线接LCD,但为什么这种LCD就不能挂在ARM的总线上,还有ARM7总线上可以外接个Winband的SD卡控制器,但为什么这种控制器接不到ARM9或是Xscale处理器上,这些都是问题。因此接口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连接,要看时序,要看参数。一个优秀的硬件工程师应该能够在没有参考方案的前提下设计出一个在成本和性能上更加优秀的产品,靠现有的方案,也要进行适当的可行性裁剪,但不是胡乱的来,我遇到一个工程师把方案中的5V变1.8V的DC芯片,直接更换成LDO,有时就会把CPU烧上几个。前几天还有人希望我帮忙把他们以前基于PXA255平台的手持GPS设备做下程序优化,我问了一下情况,地图是存在SD卡中的,而SD卡与PXA255的MMC控制器间采用的SPI接口,因此导致地图读取速度十分的慢,这种情况是设计中严重的缺陷,而不是程序的问题,因此我提了几条建议,让他们更新试下再说。因此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需要对系统整体性的把握和对已有电路的理解,换句话说,给你一套电路图你终究能看明白多少,看不明白80%以上的话,说明你离优秀的工程师还差得远哪。其次是电路的调试能力和审图能力,但最最基本的能力还是原理图设计PCB绘制,逻辑设计这块。这是指的硬件设计工程师,从上面的硬件设计工程师中还可以分出ECAD工程师,就是专业的画PCB板的工程师,和EMC设计工程师,帮人家解决EMC的问题。硬件工程师再往上就是板级测试工程师,就是C语功底很好的硬件工程师,在电路板调试过程中能通过自已编写的测试程序对硬件功能进行验证。然后再交给基于操作系统级的驱动开发人员。
总之,硬件的内容很多很杂,硬件那方面练成了都会成为一个高手,我时常会给人家做下方案评估,很多高级硬件工程师设计的东西,经常被我一句话否定,因此工程师做到我这种地步,也会得罪些人,但硬件的确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让很多高级硬件工程师也摸不到头脑。
那么高级硬件件工程师技术技能都要具备那些东西哪,首先要掌握EDA设计的辅助工具类如、VDHL语言,要能用到这些工具画图画板做逻辑设计,再有就是接口设计审图能力,再者就是调试能力,如果能走到总体方案设计这块,那就基本上快成为资深工程师了。
硬件是要靠经验,也要靠积累的,十年磨一剑,百年磨一针。
Windows既然不开源,那程序员是怎么为它开发支持软件的?
在数字世界的背后,有一群用代码创造奇迹的人。他们,就是程序员。他们不仅是简单地编写程序,更是用严谨的思维和精确的代码,搭建起一个个实用的系统。每当企业启动新项目,背后都少不了他们的默默付出。
编程技艺
编写程序不仅仅是懂得语言语法那么简单。程序员需要掌握良好的编码风格,这是决定其技术水平的要素。编程,不只是编写代码,更多的是关于如何设计和实现功能。
沟通与反馈程序员不仅仅是坐在电脑前写代码的人。他们还需与项目经理沟通,及时反馈软件开发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程序调试是每位程序员必备的技能,因为没有任何程序能保证完美无缺。
代码调试代码,看似只是一串串字符和符号,却蕴含着程序员的智慧与创意。它不仅代表特定的功能和意义,更是程序员实现梦想的工具。每一个精心编写的代码都承载着程序员的汗水和心血。
计算机基础最全自学指南!
题主可能不太懂软件开发,是这样的,能否开发软件和开不开源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微软提供了很好的文档库MSDN,里面有详细的接口功能、入参和返回值的介绍,程序员只需要根据这些文档就可以编写相应的软件了。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去办身份证,只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材料,例如户口簿就可以了,然后等待领证就好。这里还可以多说一句,办身份证一般不是立即就可以拿到手的,往往会给一个回执单,后续再通知我们去拿证件。
这里必要的材料就是入参;公安局户口办理就是功能;公安内部具体的办理流程就是功能(叫接口更合适)的内部实现;回执就是受理结果;最后的身份证是最终结果。
这还相当于软件中的异步调用过程——先受理后回调。
最后,这只是给小白的一个简单的例子,软件开发者无需纠结其中不准确的地方。
基于windows开发并不需要开源。API函数和应用框架就是开发人员与操作系统的协调,绝大部分底层工作是由编程软件来做的,软件开发人只是需要关注应用建模和人机界面等。
开源对软件开发人员来说并没有直接意义。操作系统得出现就是为了减少开发人员直接与硬件打交道,共享系统调用和服务,比如消息机制,从这个角度看,开源并没有给开发人员带来好处。
一个好的编译系统才是开发人员最需要的,连大部分API都包装起来,可以认为开发人员面对的是一个虚拟机。一个虚拟机由硬件操作系统和编译器组成。
比如要在屏幕上显示哈哈哈,在Delphi中写showmessage(“”哈哈哈”)。
因为有地球最强IDEvs,并且他能连接到已知宇宙最强的产品文档MSDN,不会用还有Technet护航。几十年不间断的投入,形成自己的风格,即便没用过也能猜到个7788。想跟它竞争又没法投入那么多,你说还能怎么办嘛
把win比喻成一辆车,你不知道车辆的内部构造是怎么样的,但是你知道怎么操作就行了,你知道怎么操作不就可以让车带着你去你想去的地方吗
感谢邀约,你的提问题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系统是否开源和软件一点关系都没,就好比我们使用的苹果手机一样,苹果系统不开源,但是其使用人数多,其市场价值就越大,自然就有更多人的愿意在这个平台上开发软件,以下是我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仅供参考:
首先弄明白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的关系
计算机系统软件包含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没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裸机是很难被人们使用的,软件是计算机系统必不可少的部分。系统软件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系统软件,又是其他软件能够运行的基础,下图表明计算机硬件、软件之间的关系
操作系统的生态问题,造就了开发人员为其开发软件
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从85年发布的Microsoft-DOS到现在的windows10,有数据显示,Windows仍然雄踞91.59%,其次是Mac占6.27%,最后的Linux占2.14%,在我国的使用率更是高达了95%。
为什么在我国有如此高的比例呢,主要原因市场初期,微软采取了纵容盗版的态度,让我们人人都能免费使用,造就身边很多人进行使用。除了这个原因,其系统本身简单易用,很容易上手,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就会学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微软推出的office办公软件,在Windows中的使用体验最好,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已经产生了一种依赖,习惯养成了,就自然很难摆脱windows系统了。
使用的人多了,其商业价值也越大,就好比使用微信的人多了,好多人和企业在上面做公众号,头条号和抖音火了,好多人在上面做自媒体的道理一样,流量就是王道。windows的生态也是如此,因此很多公司和开发人员很乐意针对Windows系统开发软件,不仅普通的C端用户需要,不少企业和机关单位用的也是windows系统,需要大量的定制软件,这个是刚需的需求,也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公司投入到windows软件的开发。
小节
今天的分享就和大家聊到这里,由于我们已经对windows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依赖性约束强,越是很难摆脱,如果哪一天微软的windows系统不让我们用了,对我们的影响是难以想象的,期待这我们有一天也能做出生态强大好用的操作系统。
感谢大家阅读,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想法欢迎到留言区分享交流,如果你赞同我的回答,欢迎给个赞和转发,谢谢支持。
Windows是微内核架构,各模块之间由消息机制通讯,模块之间藕合度相对较低,可以封装成独立的API接口给应用程序调用,而不必开源核心代码。因为API返回错误,问题就在这个模块上,不会牵扯到其它模块,即使不开源也容易找到问题。
宏内核的Linux就不一样了,模块之间本身就是靠API调用,外层调用的API返回了错误,往往可能是上一层API返回的,那就要去分析它的源码才能找得到问题。
你喂他他需要的数据,他返回你要的东西。。。支付宝的功能也是这样调用。
电视机里有成千上万个元件,全部装在机壳里,看不到也可能不懂原理(不开源),但几乎大家都会用,为什么呢?因为电视机有按键,有遥控器(API接口)。不需要看里面,能控制它就行。
因为windows为程序开发人员开放了很多封装的模块接口,方便程序去调用,这些接口就在msdn都能查到,称之为api函数接口,windows封装了很多库文件(dll库),分别对应实现不同的功能,程序员开发软件的时候去调用这些dll库文件里对应的api函数就可以了。
其实windows是个黑盒,但是对外暴漏了一些接口,这些接口有对应的说明文档,分别描述了接口的类型,接口的用途,接口各个参数的类型。有些文档也会附上一些例子,为你展示怎么使用,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程序员为其开发应用的问题。
如下面几张图就是windowsapi的描述
电脑上的软件是怎么做出来的?
计算机基础最全自学指南如下:
1、数据结构与算法
程序=数据结构+算法。
数据结构经常与算法放在一起,在有些高校,会存在“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与分析”这样两门课。
这就造成很多同学懵圈,数据结构与算法有什么区别?甚至有些同学认为这就是一种。
其实吧:
数据结构主要讲解数据的组织形式。就是我们要怎样把这些数据存储起来,所以有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这是数据结构的重点。
算法,则注重的是思想。比如数组里的元素怎么排序、怎么找到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等等。说白了就是解决现实中问题的思想。所以才会有贪心、动态规划等这些算法。
数据结构与算法,不管你怎么想,一定要认真学!不管面试还是考研都是必考!
下面总结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吧,这样才能有针对的学。
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度
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的第一课,我永远都选复杂度分析,在我看来,这是数据结构与算法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且不接受任何反驳。
文章推荐:
保姆级教学!彻底学会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数据结构
数组(Array):数组是一种聚合数据类型,它是将具有相同类型的若干变量有序地组织在一起的集合。
链表(Linked List):链表是一种数据元素按照链式存储结构进行存储的数据结构,这种存储结构具有在物理上存在非连续的特点。
栈(Stack):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它只能在一个表的一个固定端进行数据结点的插入和删除操作。
队列(Queue):队列和栈类似,也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和栈不同的是,队列只允许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操作,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操作。
散列表(Hash table):散列表源自于散列函数(Hash function),其思想是如果在结构中存在关键字和T相等的记录,那么必定在F(T)的存储位置可以找到该记录,这样就可以不用进行比较操作而直接取得所查记录。
堆(Heap):堆是一种特殊的树形数据结构,一般讨论的堆都是二叉堆。
树(Tree):树是典型的非线性结构,它是包括,2个结点的有穷集合K。
图(Graph):图是另一种非线性数据结构。在图结构中,数据结点一般称为顶点,而边是顶点的有序偶对。
操作数据结构
查找:数据结构里查找满足一定条件的节点。一般是给定一个某字段的值,找具有该字段值的节点。
插入:往数据结构中增加新的节点。
删除:把指定的结点从数据结构中去掉。
修改:改变指定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字段的值。
排序:把节点按某种指定的顺序重新排列。例如递增或递减。
数据结构书籍推荐
《大话数据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大话数据结构》这本书与市场上的同类数据结构图书相比,内容更加趣味易读,算法讲解细致深刻。
是一本非常适合自学的读物。
这本书通篇以一种趣味方式来叙述,大量引用了各种各样的生活知识来类比,并充分运用图形语言来体现抽象内容,对数据结构所涉及到的一些经典算法做到逐行分析、多算法比较。
如果你还是看不懂,可以看我写的图解,不过有点慢,但是绝对通俗易懂:
数组:蛋蛋惨遭数组滑铁卢,面试官建议回村养猪。
链表:链表,画几下就整明白了!
栈和队列:呔!“栈”住,队列!
字符串:关于字符串,你知道这些么?
算法
学习算法的套路很简单,多看、多写、多上机。
回溯算法
分治算法
枚举算法
贪心算法
动态规划
查找算法
二分查找
散列表查找
树结构查找
字符串匹配
暴力匹配
KMP算法
10大排序算法
冒泡排序
选择排序
插入排序
希尔排序
归并排序
堆排序
快速排序
计数排序
基数排序
桶排序
算法书籍推荐
《算法图解》
示例丰富,图文并茂,这是一本像小说一样的算法入门书。
无论你是专业程序员,还是编程爱好者,亦或是需要重温算法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这本书都是你不二的选择。
书中的前三章将帮助你打下基础,带你学习二分查找、大O表示法、两种基本的数据结构以及递归等。
余下的篇幅将主要介绍应用广泛的算法,具体内容包括:面对具体问题时的解决技巧,比如,何时采用贪婪算法或动态规划;散列表的应用;图算法;Kzui近邻算法。
《算法(第4版)》
算法领域的经典参考书,包含了经过几十年演化而成的算法核心知识体系。
书中讲解了多种算法和数据结构,让你能够在各种计算机环境下实现、调试并应用它们。
作为算法领域经典的参考书,全面介绍了关于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必备知识,并特别针对排序、搜索、图处理和字符串处理进行了论述
第4版具体给出了每位程序员应知应会的50个算法,提供了实际代码。
视频教程推荐
《数据结构》,浙大陈越和何钦铭教授联合授课,课程非常棒体系完整,上课体验不错,同时难度系数在线,质量也很好。能够学到很多的思维方法和技巧,想学好数据结构的同学们千万不要错过。
《数据结构与算法》,这门课程的最大特点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你将学习到解决各种计算问题的算法技巧,并实现大约100个算法编码问题。
网站推荐
如果还是觉得学起来很吃力,可以借助下面这个网站来学习。
VisuAlgo,数据结构和算法动态可视化网站。
刷题
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学习,往往要伴随着“刷题”,如果没特殊情况,我建议大家刷LeetCode就好。
针对LeetCode,题的解法有很多,我们往往追求的是最优解,这里有一份清华学长整理的LeetCode最优解,强烈推荐:
两者配合起来应该非常舒爽。
2、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即“计算机”“组成”的“原理”。
我觉得它是所有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最难学的一门课,整个课程的核心就是使用数字逻辑电路和触发器搭建一个可以运行汇编指令的机器。
书籍推荐
《计算机是怎样跑起来的》、《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
正是因为计算机组成原理难学,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起其他几门,这门课的入门书籍选择就更得友好。
《计算机是怎么样跑起来》和《程序是怎么跑起来的》,这是两本很薄,作者用大白话的方式来阐述知识,图文并茂,对初学者来说相当nice。
相比学习的心态,更多是带着好奇心的心态去读。
《计算机是怎样跑起来的》
本书倡导在计算机迅速发展、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回归到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上。通过探究计算机的本质,提升工程师对计算机的兴趣,在面对复杂的最新技术时,能够迅速掌握其要点并灵活运用。
《程序是怎么跑起来的》
本书从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开始讲起,以图配文的形式详细讲解了二进制、内存、数据压缩、源文件和可执行文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关系、汇编语言、硬件控制方法等内容,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从用户双击程序图标到程序开始运行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视频推荐
视频首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系列课程,英语不好?没关系,有中英文字幕,看完这套视频,知识+六级顺利拿到手。
看这个视频的配套教材是《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3、操作系统
无论你学习什么语言,都避免不了和操作系统打交道。所有语言的最后执行,都是靠操作系统。比如你学习Java,用到多线程技术,实际上操作系统才是负责管理进程和线程的。
不懂操作系统,你在未来学习编程语言的高级特性,涉及到线程进程调度,内存分配,或者是学习Linux相关的知识时,都会一头雾水。
只有学会了操作系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其他语言和技术。所以,操作系统是程序员进阶必会的知识。
书籍推荐
入门推荐:《操作系统导论》、《现代操作系统》。
深入系列:《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以程序员的视角理解计算机系统。
这是一本入门级别的书,这本书其实并不“深入”,它谈论的内容还是相对比较浅的。
“覆盖面广”,其实就是这本书的最大优点。它告诉我们计算机是如何设计和工作的,操作系统有哪些重点,它们的作用又是什么。
看看这本书后,我们就可以对计算机系统各组件的工作方式有了理性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它是在锻炼思维方式——计算思维。
视频推荐
操作系统,说实话,在刚开始学的时候不建议直接闷头看书。因为书看起来是真没意思。
这里推荐清华大学的操作系统课程,分上下。看视频的时候可以结合着上面的书籍推荐。
看(上)的时候可以搭配《操作系统导论》,看(下)的时候可以搭配《现代操作系统》。
4、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在工作时使用的频率较多的。
学习计算机网络,你需要懂得Socket编程,知道TCP/IP网络模型,了解OSI七层网络架构,知道一个数据包是如何层层包装,再层层拆包,从客户端发送到服务端。
但是计算机网络好学的多,因为计算机网络不抽象,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的到例子。
书籍推荐
《图解HTTP》
图文并茂,简单易懂,很适合入门。把一本书写薄还好读并且覆盖主要的知识范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本书做到的,而且从对HTTP知识的覆盖程度到易读性都做得相当好。
本书的特色为在讲解的同时,辅以大量生动形象的通信图例,更好地帮助读者深刻理解HTTP通信过程中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交互情况。
《计算机网络》
绝大部分都在用谢希仁的这本《计算机网络》,讲的很好,浅显易懂,同样也是考研408的常用教材。
视频推荐
首先必须强推湖大教书匠的计算机网络微课堂,一个动图做的最好的计算机网络视频课程,老师讲课逻辑清晰而且特别容易懂。
5、数据库
数据库就是存储数据的地方,但也不只是这么简单。
学习数据库,不仅要懂得SQL语句,表设计结构这些基础部分,还要懂索引、慢查询优化,配置参数调优。
再深入点儿还要学习SQL优化、备份与恢复、架构优化等等进阶内容。
书籍推荐
入门系列:《SQL基础教程》、《SQL学习指南》、《数据库系统概论》。
这本书介绍的节奏的更加平缓,并且用图示和关键字加粗更加生动地介绍知识,适合零基础的学生。
对于零基础的朋友来说Mick的《sql基础教程》更容易看懂学会,非常适合入门者学习。
深入系列:《MySQL技术内幕——InnoDB存储引擎》、《Redis设计与实现》。
探索计算机背后的魔法二进制
软件开发流程
先上一个软件开发的整体流程图,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据说由温斯顿·罗伊斯(Winston Royce)在1970年提出。
瀑布模型的特点为:上一阶段的结果为本阶段的输入,开发进程从一个阶段“流动”到下一个阶段。
(图中右侧括号中为每个阶段的输出物。)
一般软件售前人员对这个流程比较熟悉,这其中项目规划、可行性论证报告、需求说明书等,通常都由IT售前人员提供。
如果将瀑布模型的设计部分分为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两部分,即“软件开发的8个流程”:
1、问题定义阶段
用户提出一个软件开发需求以后,分析人员首先要明确软件的实现目标、规模及类型:如它是数据处理问题还是实时控制问题,是科学计算问题还是人工智能问题等。
2、可行性研究
基本任务:“对于上一个阶段所确定的问题有行得通的解决办法吗”?
内容包括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法律可行性、不同方案。
结束标准:提出关于问题性质、工程目标和规模的问题定义书面报告;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3. 需求分析
基本任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
确定系统必须具有的功能和性能,系统要求的运行环境,并且预测系统发展的前景。
结束标准: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pecification)
4. 总体设计(概要设计)
基本任务:“概括地说,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出实现目标系统的几种可能的方案。推荐一个最佳方案。
结束标准:概要设计文档
5. 详细设计
基本任务:“应该怎样具体地实现这个系统呢?”
结束标准:设计出程序的详细规格说明。
6. 编码
基本任务:写出正确的容易理解、容易维护的程序模块
结束标准:以某种程序设计语言表示的源程序清单
7. 测试(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试)
基本任务:在设计测试用例的基础上检验软件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否达到预定的要求。
结束标准:软件合格,能交付用户使用。
8. 软件维护
基本任务:使系统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虽然后来提出很多模型,如演化模型(evolutionary model)、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原型模型(prototyping model)等,但现在软件开发的流程,依然总体遵循瀑布模型。
如何搭建一个系统
说完流程,再说说系统是如何被开发人员搭建出来的。
系统的百度百科定义为:软件系统(Software Systems)是指由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是计算机系统中由软件组成的部分。
搭建系统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环境部署、软件开发、软件部署。
1、环境部署
准备服务器,部署操作系统、软件环境、安全软件、FTP服务器等。数据库和应用可分开布置在多个服务器,也可布置在同一服务器。
准备网络,分为内网和外网。外网需要购买公网IP和域名。
负责人:网络管理员
2、软件开发
包括开发语言选择、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等工作,并进行编码、编译、测试、打包。
负责人:程序员
3、软件部署
将程序文件上传到服务器,进行部署、配置,成功后即可通过客户端访问项目。
负责人:软件实施
软件开发阶段
下面以java语言开发为例,简单讲讲程序员是如何进行软件开发的。
(本部分参考了“软帝在线”公众号、博客园“架构与我”的文章)。
1、新建java文件(或工程)
java源代码本质上就是普通的文本文件,可以用txt等工具编辑java代码(程序员一般采用源代码编辑工具,如:Notepad++;或集成开发工具IDE,如:Eclipse)。txt编写后需将文件扩展名改成java。
2、编写代码
以“Hello World”举例编写代码:
public class HelloWorl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该程序表示的意思是输出Hello World这样一段话。
3、编译程序
Java程序之所以能做到跨平台运行,是因为Java程序运行在JVM中的,然而JVM只能够识别字节码文件,而不能直接识别Java文件。所以需要先将Java文件编译成字节码文件,即class文件,然后字节码文件才能够在JVM中运行。
编译文件,可以通过手动执行Dos命令javac,或直接用编译器如Eclipse完成。
4、运行程序
可在Dos命令窗口中输入java命令,按回车,输出Hello World;
或在编译器的控制台中看到输出结果。
5、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模块测试)是开发者对编写的一小段代码,检验一个很小的、很明确的功能是否正确。
通常采用JUnit框架(多数java开发环境已集成)进行测试,即所谓白盒测试,叫“白盒”是因为程序员知道被测试的软件如何(How)完成功能和完成什么样(What)的功能。
测试通过后,就完成了软件开发阶段,可以打包部署了。(IT售前圈)
二进制,一个深奥但至关重要的数制,用0和1两个数码来演绎数之奥秘,其魅力在于简洁与高效。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正是这个二进制的世界。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二进制的历史、优势以及程序员的探索。
源自莱布尼兹的智慧二进制源自18世纪的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兹的智慧。如今,它已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基石。
仅用两个数字符号0和1二进制的优势在于,仅用两个数字符号0和1,便能驾驭复杂的逻辑世界。这种简洁而高效的特点,让它成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
程序员的探索
在这背后,有一群勇敢的探索者,他们就是程序员。这些专业人员,无论是程序设计还是程序编码,都在努力让二进制发挥更大的价值。他们的工作并不容易,但正是他们的付出,才让我们的数字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